第370章 武定侯(2 / 2)

但武定侯郭英死後,有關武定侯的爵位之爭,成了京師百姓最大的八卦來源。

武定侯府和皇室關係太亂,爭搶爵位的事頭疼了幾代皇帝。仁宗在世時,爵位給了二兒子一脈。英宗時永嘉公主健在,爵位換給了大兒子的孫子郭昌。但郭昌的爵位並不穩定。郭昌之子郭良冊承爵又從先帝時期鬧到了弘治朝。去年才順利承爵。

外行人看八卦,內行人看門道。

武定侯家族的襲爵之爭持續了60多年,曆經五朝四帝。不但是因為武定侯家與皇權的關係耐人尋味,還因為勳貴權利的獨特性,讓皇帝有心打壓。武定侯郭家眾人為了爵位的繼承,和武官文臣來往密切。讓皇帝感受到皇權被壓製。

太子在下很大的一盤棋。無數雙眼睛盯著,細微的變動都會引來震動,何況是因為爭奪爵位鬧得下皆知的武定侯府!

牟斌收到門千總的情報,立刻派人盯梢。

太子因為把遠征軍調到雲南的事,受到內閣、軍機處共同抵製。太子善於打蛇上棍,這次朝臣們再也不慣著了。年前遠征軍私自調動回京,大家不什麼。沒多久就鬧了第二出,還殺了三位朝廷委任的土司。土司就算反叛,也應該先接受朝廷審判。

結果呢?太子稱病躲在東宮不出。陛下做和事佬,笑嗬嗬地接下朝臣們義憤填膺的彈劾奏折。其中當然也有太子下‘崖山之後,文人已無風骨’的原因。

太子若大張旗鼓地處置武定侯府,太子想要集權的想法暴露無遺。雖然就差捅破這張紙了,但陛下一直反對。

“指揮使大人,馬公公去了武定侯胡同。把幾具屍體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武定侯府大門口。然後……離開了。”毛千戶據實已報。

牟斌不敢置信:“太子就這麼,輕輕放過?我不信。”

弘治帝也不信。

“父皇曾想廢除武定侯爵位,但遭受了官員們的反對。禮部回複:‘爭爵之罪,開國之勳大,豈可以爭爵之故,廢開國之勳?’”弘治帝擺駕東宮,坐在兒子的‘病床’前。

弘治帝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武定侯府是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沒有十足的證據,不可輕易廢除。照兒輕易讓人把證據丟了?”

“孩兒覺得父皇得對。皇權離不開勳貴、臣子的支持。必要時候的妥協並不是示弱,而是帝王心術的一種。”朱壽喪氣地道。

弘治帝臉色一喜。兒子的讚同讓他猶如喝下了蜜,甜到心頭。

他內心覺得,兒子的能力比他強。他對兒子施行放養教育。並不要求兒子什麼事都聽他的。很多事證明兒子是對的。這讓他非常受打擊。

朱壽話題一轉:“但孩兒還是覺得,竟然分出一部分的皇權。就要挑選順眼的人。能繼承武定侯爵位的人,不止郭良一人。孩兒用屍體釣魚,釣一條聽話的魚。”

朱壽內心冷笑:明史上清楚記載郭良‘好聚書為詩,樂與文儒交’。

他不需要聽文官話的勳貴。文官們敢抱一次團,他就打壓一次。與人鬥,其樂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