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順者昌,逆者亡(2 / 2)

土木堡之變帶給大明皇朝的影響深遠。朝廷的重心是防備草原,西南土司隻要擁護朱家皇帝,任他上躥下跳。反正朝廷沒精力處理。也因此,鎮守雲南的黔國公在大明有獨特的地位。

黔國公在朝廷、鎮守太監麵前是恭敬的。但雲南地遠,恭敬的日子掐指可算。黔國公府幾代人在雲南享受一百多年土皇帝的滋味,讓他們交出手中的權利,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所以,黔國公有被武定侯動。他隱隱約約知道土司們要攻打孟艮府的事情。李東陽邀請他到孟艮府聚會,他求之不得。既能擺脫嫌疑,又能保護李家人。他敢打擊太子的田賦政策,可不敢傷害未來的太子妃全家。

可事實上,在太子眼裏,他的一舉一動就像在耍猴戲。

兵書記載的戰爭,或者上奏給朝廷的邸報,一般隻能寥寥幾筆。想要用文字詳實地描寫戰爭,以及戰場中的瞬息萬變是很難的。往往一場戰役,在公文上隻有輕飄飄的幾句。這也有了帶兵將領虛誇戰績,向朝廷多要軍功的現象存在。

而遠征軍的守城戰,從開始到結束,還不到半個時辰。比撰寫公文上報朝廷的用時都要短。

黔國公已經被打擊的體無完膚。他在想,如果讓遠征軍攻打安南,都不需要一個月吧?

先用火器精準擊斃領兵的三位土司。在敵人混亂的時候,用手雷攻擊人最多的地方。對付用雲梯上城樓的敵人,隻需要一個火把。

如果遠征軍守城就像喝水一樣容易,那麼在敵人如無頭蒼蠅逃跑時,遠征軍上馬追擊的場麵隻能用猛虎下山形容。

馬上的遠征軍士兵一手長槍、一手火器,一出手便死一人。他們似乎沒有‘殺俘虜不祥’的意思。放任身下的戰馬狂奔,壓根不管跪下求饒的敵人是否會被踩踏而死。也不管是否會激起敵人背水一戰的士氣。

遠征軍三人一組,防守兼備。殺人的動作利索,和殺手差不多。招招往致命的部位使。打前站的士兵用一招殺敵人,很少能讓護在左右的同伴出第二招補上。殺累了,換一人打前站。效率高的令人發指。

“古之虎豹騎、陷陣營也不過如此吧?”李東陽讚歎不已。難怪太子殿下無法無。有強大的遠征軍在手,號令下無人敢不從。

黔國公也是領兵打仗的猛將,心裏明白他手下沒有能抗住遠征軍進攻的軍隊。遠征軍人人如猛虎下山,軍隊的氣勢濤濤,看出了一身冷汗。難怪悍兵猛將如雲的榆林軍,被韃靼鐵騎拚掉了一半的人,而遠征軍傳回的戰報都是壓著韃靼人打。

戰場很快結束。

身上陶瓷護甲滴血不沾的蔣博給守軍鬆綁,又向李東陽、黔國公問安。

李東陽緩和神情,正欲詢問太子下一步的計劃。

蔣博突然上馬,從家將手裏接過喇叭,用整個孟艮府都能聽到的聲音嘶吼,“全軍立刻上馬。清剿孟養、木邦、孟密三地叛軍。反抗者男女老少一個不留。順我大明者昌,逆我大明者亡!”

城中被驚動的各地方權貴、富豪、土司臉上表情五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