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隻是感慨,朕從心翼翼地活著。這輩子都不可能像照兒一樣,舉手投足間充滿自信。大臣們聯名反對的,朕至少也會考慮考慮。”
陳寬不敢搭話,伺候在一旁靜靜地添茶。
弘治帝輕聲問:“興王最近如何?”
“世子夭折,興王妃傷心過度傷了身子,怕是不能再孕了。”陳寬低頭回稟。
“貴太妃身子可好?”
“貴太妃……怕是要不好了。”
陳寬心道:貴太妃一旦過世,興王需要守孝三年。在太子大婚前,興王府不太可能有主子出身。
弘治帝點點頭:“聽從走私商家中抄出不少好東西,讓高鳳挑一些李愛卿喜歡的送往雲南。照兒年幼,婚事還不急著辦。讓李家姐好好養養身子,將來大婚後多生幾個,讓朕好好享受含飴弄孫的日子。”
“是。”陳寬應道。
朱壽不知道,弘治帝為了他弄沒了後世的嘉靖帝。他關在書房,絞盡腦汁用大白話寫了篇《崖山之後,已無風骨》。
“一個人,首先想著吃飽穿暖,接著需要有安全的環境,然後想要感情上的需要。前三項滿足後,想腰追求地位,希望被人的尊重。最後追求抱負,青史留名。”
“本宮想問下官員:朝廷的俸祿給的太低?沒有給你們足夠的尊重?你們的抱負就是撈銀子嗎?”
“誰能告訴本宮,攻打安南預計消耗的財力和人力?誰能告訴本宮,打下安南如何治理?”
“知道大明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嗎?”
“是最大的危機,是有一群自私自利、隻為自家考慮的官員。”
“《四書五經》不隻是你們進身的工具。”
“可悲可歎!崖山之後,文人已無風骨!”
沒了係統和度娘,朱壽寫文的水平直線下降,可他招人恨的本事永遠在水準之上。
太子署名的文章《崖山之後,已無風骨》一經刊登,引得全下學子血液沸騰。他們恨不得衝進皇宮,把太子暴打一頓。誰文人沒風骨了!
被氣暈的官員更是無法統計。
朝野內外叫囂著攻打安南的呼聲消失得無影無蹤。
幾過後,太子又刊登了署名文章,這次隻有一個標題。
《有風骨的諸位,怎麼沒人繼續出聲對安南喊打喊殺?》
朱壽氣死人不償命的本事可謂下無雙。
輿論安靜了。
不一樣的是,太醫院的保心丸大賣特賣。春節還未結束,吏部收到幾十封病假的奏折。
朱壽是不打算讓大家過好年。
緊接著在《大明皇家日報》上刊登《俸祿改革提案》。
以高薪養廉為目標,大幅度提升實權官員的俸祿。對各級官員的人數做出詳細的規定,同級不同酬。官員俸祿根據考評每年升降。
至於虛銜,太祖定下的俸祿數目不變,人數不定。
雖然隻是太子公布在報紙上的設想,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得了,這下沒官員敢在安南的問題上指指點點。太子殿下想怎麼著怎麼著吧。
用輿論逼迫太子就範,除非先能辯贏太子。
對朱壽來,他從來不覺得輿論能產生什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