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攻打安南違反祖訓?嗬嗬,西廠出海貿易就不違反祖訓了嗎?國庫空虛,和韃靼的幾場仗的軍費大部分是太子負擔的。北方缺糧,朝廷賑災的糧食出自海外占城。朝臣們哪有臉以違反祖訓彈劾太子。
陛下任命李東陽為交趾布政使。李東陽是太子未來的嶽父,文武官員吃不準太子的打算,冷眼旁觀安南事態的發展。
雖然朱壽身在蝦夷,無線情報站盡責地把京師的消息一條不拉地傳到。
“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國情況如何?弄來的金銀秘密送往密雲鑄幣廠了嗎?”朱壽要操心的事很多,安南暫且往後排。
焦俊一一回稟。
相比安南,朱壽更在意滿剌加國。根據後世記載,就在這幾年,葡萄牙船隊會抵達滿剌加國。東西方即將碰撞。留給大明的準備時間不多了。
內閣、軍機處就不那麼淡定!
南京水師遵令剿滅海盜,並把抓到的海盜押解入京。錦衣衛從海盜口中審問出緣由。朝臣們知道了海盜背後有安南人搞鬼。
文武官員各個義憤填膺。去你的‘不征之國’!安南把大明的臉麵放在腳底踩,怎麼還能忍。
尤其是大明文官,他們的脾氣不比武官好哪去。海盜不但擾亂了瓊州,還殺了知府!這筆賬他們必須和安南好好算算。
農學院用占城稻培養出高產水稻,江南遷移0萬百姓開發瓊州。當初瓊州高產水稻一年兩熟,平均每畝六石傳回京師,太醫院的保心丸脫銷。
瓊州府超越湖廣兩省,成了大明最大的產糧基地。朝臣們各個成了紅眼病。禮部弄沒了太子五十艘寶船,朝廷沒銀子賠給太子。在太子的忽悠下,朝廷把瓊州五十年的稅收免了,把瓊州沒人要的土地給了太子。
隻要一想到太子手上擁有的糧食,朝臣們就要吃保心丸防止活活氣死。
宋朝以後,官員的臣權意識濃重。臣權和皇權的爭鬥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強如太祖,即便取消了宰相,三代後出現的內閣繼承了宰相的權利。
官員們知道,不能讓太子一人掌控住大明的糧食命脈。但從太子口中奪食風險極大。朝臣們眾誌成城,趁著太子出海,跑到弘治帝麵前大哭特哭。他們懺悔能力不足,在瓊州的事件上處置失當,讓朝廷蒙受損失,懇請弘治帝懲處。
朝臣們這麼做,放性格強勢的太祖、永樂帝和朱壽眼裏,就是逼宮!他們會換掉整個朝廷官員的可能性很大。
可仁慈的弘治帝不會。聖旨沒人遵循就是一張廢紙,下還得官員治理。皇帝就是位大家長。協調好家中眾人的矛盾,這個家才能興旺發達。
弘治帝從兒子手裏要回了一半瓊州的土地,交由戶部直屬管理。土地收獲的糧食入國庫,瓊州的土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買賣、封賞。
而接管土地的官員沒到任,秋收的稻穀沒來得及運往京師,竟然被海盜搶了!
雷州衛、海南衛出動戰船打擊海盜,被海盜全滅,出海將士全部陣亡。膽大的海盜再次登路,攻向瓊山線的知府衙門。錦衣衛趕到時,瓊州知府張桓被殺,海盜後逃回海上。然後就有軍機處調南京水師的命令。
明廷的臉被安南打腫,雲南孟艮府馬上收到朝廷備戰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