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無能者,不配居高位(2 / 2)

弘治帝聽了王嶽的複述,頭疼地扶額,“去年臘八接宮宴,能拉開弓的勳貴隻有五五數。他們的子弟會有多好?當年你用恐嚇的手段逼著勳貴們派子侄前往,隻有半的人派去承爵的嫡子,大半的都是庶子。”

“老臣先告退。”英國公可不想插足這趟渾水。勳貴府為了爵位沒少出兄弟反目的事。

“本宮有話想問國公爺。”朱壽笑嗬嗬地,“國公爺以為本宮用什麼弄垮韃靼的?”

英國公愣了愣。

“英國公不敢,是因為大明勝之不武吧?除了寧夏戰役,哪一場不是依靠先進的火器、確切的情報、完備的後勤?能拉開弓的勳貴半數人都不到,真領兵的將領隻有寥寥數人。大部分還是曆經幾朝的老將。”朱壽痛心疾首。

草原的遊商部落解散,係統消失,今後的戰爭需要實打實的武力。

大明的戰力表麵光鮮,內裏糜爛。因為糧餉的充裕,軍機處對軍紀的嚴查,士兵逃跑、軍隊吃空餉的現象扭轉了。而關於將領的任命,觸及到大明的祖製,軍機處也不敢妄動。

太祖製定的軍屯製度不適合此時的大明。尤其是武官父子承襲的製度。因為父職子替,堵上了有能者的晉升之路。一代代下來,武官的素質堪憂。除了經常對抗韃靼的九邊邊軍,能打仗的沒幾人。後世正德朝農民起義一路打到京師,最後調集了邊軍才消滅了起義軍。

英國公慚愧地低下頭。

大明確實不是光明正大地打敗韃靼。雲南黔國公駐守邊界,與安南長期對峙卻沒有主動開戰,也是對軍隊戰鬥力的不信任。李公使計挑撥緬甸、安南兩國的關係,也是無奈之舉。

弘治帝對軍隊的內情也是心知肚明,除了保持戰鬥力的九邊邊軍,大明能上台麵的軍隊沒有幾支。

“如今韃靼分裂成幾大部落,無力襲擾邊界。軍機處有足夠的時間解決將領能力問題。照兒何必急不可耐?”弘治帝深怕改革承襲父職的舉動會造成軍隊動蕩。

朱壽輕笑:“父皇,孩兒對錦衣衛改革可是很成功的。沒能通過考核的人,都在學校裏進修,爭取下一次通過。想徹底解決軍隊戰鬥力不足的問題,將領的任命是繞不開的話題。況且,就因為邊界無戰事,大明才承受得起局部地區的動蕩。”

弘治帝啞口無言。想到當初錦衣衛考核刷下五分之三,差點使得錦衣衛癱瘓。武官如果也少去五分之三的人……

“父皇,大明別的不多,人最多。有的人是排隊當官。”朱壽大笑不已。

聲音傳出去,讓豎起耳朵偷聽的權貴打冷顫。

弘治帝瞪兒子:“武試如何出題?可別像錦衣衛考核,多少人能背下《大明律》。”

“那是軍機處的事。孩兒打算出海,蝦夷國的百姓還等著孩兒呢。”朱壽翹起二郎腿篤悠悠地道。

英國公氣得差點吐血。太子這是給軍機處找事呢!

朱壽笑道:“國公爺,等本宮從蝦夷回來,軍機處能把武官考核的事準備好吧?”

英國公身體晃了晃:“陛下,老臣有點頭暈。怕是身體還沒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