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睜開眼睛:“宣左都禦史戴珊覲見。”戶部尚書之位事關下財政。禦史彈劾侶鍾縱子行賄,錦衣衛暗衛收集了確鑿證據。侶鍾不再適合戶部尚書的位置。
時刻關注大明動向的火篩,用十斤黃金換得朝堂的動向。得知大明有意認回瓦剌王子,立刻派人趕赴大寧城彙報消息。大明太子一手建立的大寧城,成為韃靼收集大明消息的最前站。
遼王去了趟乾清宮,在弘治帝麵前表一表忠心,把火篩給的十斤黃金轉交戴義。返回軍機處時,大肆宣揚戶部尚書將要換人的消息。
換來的是軍機處眾人的白眼。
代王嫌棄遼王給藩王丟臉,一把把他拽到身邊。“這事早晚會發生,大家心知肚明。”
太子殿下是能忽悠的主嗎?劉首輔等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麵上上奏,背地裏動作不斷。太子殿下表麵上輕拿輕放刺殺的事,暗地裏誰知道布了什麼局。
“那你們知道誰將是下一任的戶部尚書嗎?”遼王擠眉弄眼。
代王捂住他的嘴警告:“別以為我們藩王有監督軍機處的權利,就想把手伸入朝政。”
遼王經過一番掙紮脫身,忿忿不平地,“本王看上去有這麼傻嗎?一萬多宗室加起來都未必是太子那頭狐狸的對手。再了,當官不就是為了攬權賺銀子嗎?本王和太子的沼氣生意興榮,每年有幾十萬兩的收入,不缺銀子!”
“沼氣池怎麼可能每年賺幾十萬兩?難怪一直喊著要提高俸祿的您,今年一聲不吭。”代王眯起眼看了眼屋頂的沼氣燈。難不成沼氣還有他們不知道的功效?
遼王捂住嘴巴,自知失言躲到英國公的身後。
自從軍機處建立後,文武不相統屬。戶部依照文華殿議政結果定期給軍機處撥款,武官並不用看文官臉色。英國公對戶部尚書的人選並不感興趣。他隻想知道太子的行蹤。
“誰製作的輿圖!為何哈倫告魯附近一片空白!”英國公收到留守金礦的家將彙報,得知太子一行人前幾日從哈倫告魯離開,目前去向不明。
曾經驕傲的像隻大公雞的建昌伯張延齡躲在角落中暗道不好。
壽寧侯張鶴齡一臉悲苦地道:“回稟國公爺,是下官製作的。”
英國公立刻收起大罵的架勢,好聲好氣地,“建寧侯,軍隊偶爾會和韃靼在哈倫告魯附近開戰。麻煩您盡早完善當地千裏之內的輿圖。”
“下官領命。”張鶴齡有氣無力地道。
他們剛借機太子千秋節從貴州大山裏逃回來。雲貴的輿圖尚未完善!在哈倫告魯附近開戰的是大明軍隊還是勳貴私兵?這是在公器私用!
任憑有再多的怨氣,張鶴齡也隻敢在心裏抱怨。瞧瞧太子的手段,他們兄弟倆的下場是最好的。
‘噠噠噠’急促的敲門聲響起,通信部官員慌慌張張地稟告,“收到山東永平衛急電,太子等人駕船出海!”
“太子一行8000餘人,如何出海?鐵甲船在瓊州和蘇州之間往返,五十艘寶船被毀,哪來的船運幾千人?”王守仁非常冷靜地指出問題所在。
通信官員哭喪著臉:“永平衛太子身邊隻跟著幾十號人。”
“惡念值+1……”
太子殿下,您能不能消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