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除了文官,武將和勳貴同樣加入反對大軍。首輔大人上奏,隻要查出家中三代有人經商者,子弟不得出仕。這簡直要了他們的老命。
把太子散播的潛規則製度化,是劉健僅存的反擊手段。
朱壽挑挑眉,此舉正和他意。
受商人資助的科舉出仕的官員,賣力地為商人好話。
使者們瞪大雙眼,豎起耳朵,帶著濃濃的好奇心全程圍觀大明的廷議。他們的官話不過關,有很多聽不懂。比如赤佬、瓜娃子、你個捶捶、媽了個巴子……
弘治帝任憑官員們爭吵,兒子闖的禍讓他自己收拾。劉健等人如老僧入定,對下頭官員們的罵街視若無睹。
朱壽高傲地抬起頭,蔑視群雄。直到穀大用通知他一切都準備好了。
“咳咳,”朱壽清清喉嚨。時刻關注他、等著他表態的百官立刻消音。
朱壽頓時成了全場的焦點。他咧開嘴得意的笑,能讓百官認真聽他講話,成就感滿滿。
“今日是本宮的千秋節。無數商人喊著本宮不給他們活路。那本宮就滿足他們的要求。”朱壽笑嘻嘻地抽出腰間的絹扇,‘啪’的一聲打開。
禮部右侍郎謝鐸閉上眼睛不忍直視。最近的太子變了,明明是高貴的皇太子,舉手投足越來越像痞子。
劉大夏防備地問:“殿下想做什麼?”內閣處於罷工狀態。英國公從南京回來後生病休養,保國公兢兢戰戰不敢發表意見。內閣和軍機處隻剩下他一人,還敢理直氣壯質問太子。
“請眾位移步大明門便知。”朱壽勾起嘴角、搖著扇子,神秘地道。
安靜下來的官員們突然意識到大明門外的抗議聲沒有了。劉大夏心裏一咯噔,難道太子派兵把商人們關入大牢?劉大夏往宮外跑。
官員們你爭我搶地湧向大明門,祈求任性的太子別激起民怨。商人聯合起來的力量連太祖都怕。
大明門外,是一個個石化的人。
棋盤街正中央剛挖開的噴泉前架起一座臥式水車。噴泉從假山上傾瀉而下,帶動水車運轉。水車帶動織布機,目測把織布的速度提高四十倍。
水力織布機旁,一位女工熟練地操作紡紗機。在紡織機的運轉下,16個紗錠同時工作。棉花輕而易舉變成了棉線。
衝出來的官員們驚得目瞪口呆,和百姓們看傻了眼。
布商們的雙眼重新恢複生機。怪不得太子能低價賣布,一個織布作坊就能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布匹。如果他們手中有這套設備,一定能像太子一樣把價格降下來。
朱壽被一雙雙熱情的眼神看得不好意思。他摸摸下巴,在心中把紡紗機的售價又抬高了三成。
“太子給送福利了!生辰與太子同一日的,可拿戶籍到保大坊坊市門口領衣服。內行廠新研製出一種耐磨耐洗的牛仔布,用牛仔布做的衣服比的確良還結實。”廣場兩側的廣播喇叭傳出楊慎興奮的聲音。
“惡念值+1……”
低價棉布和的確良的事情還沒搞定,怎麼又來牛仔布了?商人們悲哀地發現,他們永遠追不上太子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