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軍改的九邊清出田畝50多萬傾,重新登記軍戶10萬多戶。九邊大部分是軍戶,少部分世襲將官。九邊改革麵臨的阻力最。
大同的改革有代王府全心全意支持。當然,為了獲得代王的支持,內行廠無條件交出玻璃、皮革處理、奶糖製作等技術。代王依靠這些專利技術獲得的收益,遠大於損失。
必須遏製土地兼並的勢頭!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照兒想動江南為之尚早。
“皇爺,到目前為止因地動而亡的百姓達數千人。”東廠廠督戴義臉色凝重地稟報。
弘治帝微微一歎:“讓陽武侯薛倫帶領五軍營士兵,協助五城兵馬司救災。把死去的百姓安葬在漏澤園,孤寡安置於養濟院中,惠民藥局無償給受傷百姓醫治。”
戴義保持彎著腰的姿勢,語氣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低氣壓,“收到電報,留都同時地動。”
‘哐嘡’弘治帝手中的望遠鏡掉落在地,身體搖搖欲墜。伺候弘治帝二十多年的陳寬呆呆地站在原地,沒能反應過來。
戴義連忙上前扶住弘治帝:“皇爺,您不能倒。”
陳寬這才反應過來,匆匆命人召太醫前來。
台上所有人大氣不敢出一聲。
弘治帝靜靜靠在戴義身上,望著正陽門前被慌亂的馬車堵住的道路,聽著風中傳來隱隱的哭聲。
許久之後,弘治帝平靜地,“密詔內行廠出巨資救援受災百姓。組織人投稿《大明皇家日報》,大肆傳揚內行廠的善舉。”
“是。”陳寬扶住弘治帝,戴義躬身退下。
弘治帝原地站了許久,直到正陽門大道上的人流在五城兵馬司的疏導下有序移動,這才轉身下樓。
“陛下!”剛離去的戴義跌跌撞撞地衝回來。
戴義麵如死灰、雙眼瞪大、嘴唇發抖。陳寬認識他幾十年,首次見他如此失態。
弘治帝身體一僵:“何事?”語氣裏帶著一縷害怕。
“鳳陽地動!”戴義跪倒在地,身子微微發抖。
‘哐嘡’,位於台中央、假山之上的一米大佛轟然倒下。連帶台也震了震。太皇太後信佛,每日來此地念經。弘治帝冊封的大能仁寺法王時常到此開壇。
倒下的銅鑄大佛沒摔壞,倒是假山大石碎裂。噴泉被砸壞,抽水泵爆裂,水池中的水衝而起,激起的水浪把台弄得一片狼藉。
陳寬失態尖叫:“啊!”
“讓寧瑾帶太子速歸!”弘治帝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吼。大吼之後癱坐在地,臉上憂心如焚。
大明有三大都城:京都,順府北京;留都,應府南京;中都,鳳陽。
九月二十五日,兩京和鳳陽同時地動。
九月二十五日,也是皇太子的千秋節。
接到戴義的電話,寧瑾帶領騰驤四衛衝入代王女兒靜樂郡君大婚現場,把朱壽塞入馬車向京師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