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太皇太後氣若懸絲,“哀家沒多少日子可活了。”
弘治帝無奈地點頭應下。
慶雲侯以及一眾女眷連連叩謝。
“皇奶奶,河南籍的官員能吏眾多,孫兒打算讓他們前往河套發揮才能。”弘治帝柔聲。
太皇太後輕聲回道:“朝政自然由皇帝做主,您想怎麼處理都成。隻要善待崇王子嗣便可。”
弘治帝繼續道:“柳景一片好心邀請張師為大明測國運。朕會恢複柳景的安遠侯爵位,但他畢竟犯過錯,今後俸祿削減9成。”
‘太子妖孽’經手的柳景能恢複安遠侯爵位,崇王當然更不可能有罪。太皇太後心領神會:“難為皇帝了!”
一場暴風雨就這樣消弭。
弘治帝不追究崇王,讓和崇王有過往來的官員吃下定心丸。畢竟大部分的朝臣都接受過崇王送的大禮。三位內閣首當其衝,英國公也沒有例外。
弘治帝對朝臣們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朝臣也該有所表示。
所以當弘治帝下旨,新建河套為大明特別布政使司、特命太子朱厚照總攬一切事宜時,朝臣們打掉門牙往肚子裏咽,無人出聲反對。
弘治帝有把河南籍經世能臣劉進、李夢陽等人調往河套,內閣、吏部乖乖放行。
崇王府加入太子的大糧倉計劃,把府中田莊和莊戶全都交給太子派來的老農打理。看到崇王府淒淒慘慘戚戚的狀況,給其餘的宗室敲響警鍾,大家紛紛來信要求加入大糧倉計劃。
“王爺們哭著喊著要支付9999兩的會員費,本宮隻能收下。不過從宗室王爺手裏收銀子,出去名聲有點不好聽。1兩銀子等於兩石糧食,於是本宮就讓西廠從各地王府接收19998石糧食送往河套,算是宗室對河套的支持。”
麵對戶部給事中彈劾河套多出的大筆糧食,朱壽在早朝上辯駁。有0多位藩王、郡王加入,河套一下子得到40萬石的糧食,大大緩解河套的壓力。河套進入有序的發展中。
至於暴亂當日被東廠番子搶走的糧食,怎麼可能正大光明的出現在世人眼中。
糧食和銀子,當然是多多益善。想要把河套用長城圈起來,可是需要百萬兩銀子。
朱壽廣而吿之:“各位大臣們如果有興趣加入大糧倉計劃,可以選擇另一種模式。交付每月9兩9會員費,內行廠會派有經驗的老農上門指導耕種,還會提供改善土壤的綠肥。”
“惡念值+1……”
朝臣們一致認為:太子殿下是凡人收拾不了的妖孽。
《大明皇家日報》對一係列的事情做了詳細報道,每期都對大糧倉計劃大肆報道,忽悠了北方不少鄉紳地主入會。
江南人對報紙上介紹的綠肥很有興趣,可惜內行廠不賣。他們也沒資格入會,西廠在江南根本沒有物流點。內行廠停止收取江南地區的代理商,除了第一批代銷店,很多年內一直沒有增加。
“這樣下去對江南不利!”連續遭受打擊的謝遷提筆給老家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