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後頷首。
金太夫人對沉睡的公主露出慈祥的笑容。有公主做依仗,張家不用擔心太子的報複,親朋故舊也能官複原職。張家必將富貴綿長。
陳寬帶口諭到文淵閣找內閣票擬。三位閣老雖然對弘治帝一下子賞賜公主兩千傾田莊頗有微詞,但值此歡慶的時刻,還是遵命擬好聖旨。
“皇爺口諭,為公主祈福,赦免追繳南直隸清出田畝的曆年賦稅。倘若今後複查,發現有此次禦史沒有查出的田畝,必須雙倍追繳曆年賦稅。”陳寬笑眯眯地陳述。
謝遷臉色微變,陛下是鐵了心要清查江南的土地兼並。
這則聖旨很快通過內閣的票擬。
劉健摸著胡子沉聲道:“我等必須提前做好太子回京的應對措施。”
“太子聰慧非常,在下覺得應該增加東宮侍讀、侍講的人數。”李東陽提議。
從講官中挑選內閣是朝廷的潛規則。三位閣老都曾做過東宮的講官,罷官的程敏政和吏部右侍郎吳寬,也是弘治帝當太子時的講官。
雖然不是所有的講官都能入閣。謝遷幾次提議吳寬入閣被駁斥,程敏政失去入閣的機會。可非講官出身被選為閣臣的可能性很低。
在太子地位穩固的前提下,東宮的講官顯得格外重要。
也不知為何,太子在一眾講官中隻認準楊廷和。河套對太子意義非凡,太子相信自己的老師,把河套交給楊廷和打理。這次太子回京,必定會留下楊廷和。那麼,將由誰來教導太子學業?
隨著公主降生,很多人重新站隊。朱壽還沒回京,已經被安排好了很多事。
京師通往北方的道路同一時間暢通。西廠從保大坊拉出一馬車的首飾運往北方多地。有一隊彪悍的騎兵手持東廠令牌,順利通過紫荊關向京師飛馳。
蕭敬和朱壽共乘一騎,朱壽正趴在蕭敬的背上呼呼大睡。為了探查北方災情的實況,朱壽在緊張的返程中抽出半時間考察大同軍屯。離開大同後,騎兵隊日夜兼程趕路,確保能在公主的洗三大典前趕回京師。
大同軍屯的情況讓朱壽安下心。他在草原的壯舉獲得九邊邊軍的好感,戶部推廣他引進的種子時,九邊將士很樂意嚐試。雖然遇到幹旱,其它的作物或減產或旱死,土豆還是堆滿穀倉。當地軍戶和百姓還不至於餓死。
當然吃土豆也難受,所以大家私下裏和遊商部落兌換方便麵。朱壽不忍心告訴他們實情,方便麵也是用土豆粉製作的。
原大同巡撫洪漢想利用旱災洗脫拒城不出的罪名,把大同的災情往慘了。反正大同經常遭災,今年的土地也確實幹涸。他原本打算過些日子巧舌如簧自誇救災的功勞,沒想到被朝廷奪職。接任的馬中錫是弘治帝的人,自然不會上奏明情況。
朱壽在夢中笑出聲,部分言官竟然想用旱災整他們父子倆。
蕭敬苦笑,太子探明‘北方旱災嚴重’的原委後樂不可支,骨碌碌直轉的雙眼露出狡黠的光芒。京師又要熱鬧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