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府一群為大明操碎心的人士聚在茶館裏聊。自從錦衣衛和東廠貼出告示,表明不會在公共場合因言論罪後,茶館的生意火爆。
有人問:“你們太子爺是生是死?宣府有人看到太子爺被白布蓋著抬走。”
“這話鬼都不信!陛下隻有太子爺一根獨苗,如果太子遇難,陛下會無動無衷?”這話很快被人反駁。
有位茶客聲:“我隻能告訴你們,東廠廠督戴公公去了南昌。”
“是不是太子想查軍屯,所以出現了刺殺?”一位赴京趕考的舉人嘀咕。
附和他的大有人在:“我看像。太子在仁壽宮莊遇刺,結果陛下把內承運庫交給太子打理。李榮李公公被打發到仁壽宮莊,現在正在給兵部養馬呢!兩件事情如出一轍。”
“我沒鬧不明白,養馬是禦馬監的專職。太子為何把強行征來的莊子交給兵部養馬?難不成太子還想禦馬監奪權嗎?”另一人揣測。
“難,難。”一位致仕的官員搖搖頭,“這位太子爺喜歡奇謀,往往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會讓我們看出端倪。”
突然,茶館外頭出現驚呼聲,一幫茶客衝出去看熱鬧。隻見藍白雲間出現一個個熱氣球。
“難道是太子飛回來了?”幾乎所有人的都這麼想。
熱氣球飛過的地方,撒下大把大把的紙張。
下飄下的紙張掉落各處。皇宮裏有,內城皇親國戚、官宦高門、國子監、官衙、軍營、普通百姓家、大街巷、房頂屋簷……
“《遇刺之我見》:本宮敏而好學、性純良,胸懷下、心係社稷。然人作祟……”
“惡念值+1……”看到傳單的人,心中百感交集。
這是傳單第一次出現在大明朝。
“陛下,照兒情況到底如何?”張皇後神情哀傷地問。
弘治帝眼神閃了閃:“受了輕傷,在宣府養傷。”
東廠的內鬼泄露假照兒的行蹤,弘治帝現在看誰都可疑。照兒和張家關係緊張,為了保護照兒,他不得不和皇後了假話。
張皇後拍拍胸口:“那就好。”
離開後,張皇後讓心腹給壽寧侯遞話:太子不在宣府。她與弘治帝夫妻多年,對他非常了解。張皇後把朱壽恨得半死,因為白眼狼的存在,他們夫妻的感情日益疏遠。
宣大總督和巡撫沒瞧見過太子本人,內閣等高官懷疑太子不在宣府,他們猜測太子和劉瑾依然待在開平衛。
某些皇族的舉動耐人尋味。弘治帝的幾位兄弟,無論是就番的,還是年幼留在京城的,突然收到很多親戚的拜帖。
弘治帝的兄弟們嚇得關緊門戶,不敢接待任何一人。
原本被戴義以禮相待接往京師的寧王朱宸濠,突然發現他的行動收到限製。南昌的寧王府被京師調來的京營士兵圍得水泄不通。
“惡念值+1……”
朱壽美滋滋的數著不斷上漲的惡念值。張家、京師外城田莊的原主人、原任職內承運庫的太監、宣府上下、寧王一脈的親戚,所有被懷疑派人刺殺他的,都對他怨念叢生。
“克徹,1000把火銃換你們地盤港口的停泊權,不能再讓了!”邱聚氣急敗壞地和克徹磋商。
朱壽嘴角輕蔑地勾起。寧王被押解進京的消息傳到此地,克徹的態度馬上強硬。1000把火銃置換1000傾土地降到港口的停泊權,堪比後世九塊九的跳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