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內參披露
作者在北京的同學打來電話,說是江南紀曉光腐敗案上了中央2013第N期內參。
這北京的同學是有來頭的,他的父親就是中央正部級官員。而內參是隻有正部級官員才能有的一份內參。
作者原來不是很知情。當知道中央有這麼一份內參的東西後,還想其然所以然地跟這個在北京部委工作的同學打電話,想通過他搞一份看看。
這個同學跟作者在北京一個學校讀書時,兩個人是玩得很鐵的,可以說兩個人是可以穿一條褲子的哥們。
聽說老同學老鐵哥們朋友想要一份內參,這個同學就滿口應允,說沒有問題。
可是大半年時間過去後,這個同學沒有搞到中央內參給同學看。他在電話裏說,老同學,別怪我,這內參控得太死了。我都隻能是在家裏待老頭子不注意的時候看上幾眼。
這同學後來還透露給作者,這內參是用的防偽紙做的,每份都有編號。就是從00001號編起,都是按領導的座席排發的。一號是習近平,二號是李克強,三號是……就這樣一路排過來。部級這層麵收到的人在手上不能超過一個月時間。在一個月內要用機要文件寄回到中央內參檔案室。這份內參,隻發到正部級以上首長手上,副部級單位的一把手都不發。也就是說,一個省隻有省委書記省長有,軍區司令有,中央各正部單位一把手有。除此外是不會多發一份下去的。
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的。在政法大學讀了六年,拿到了研究生文憑、法學碩士學位。當年在一個班讀研究生的,就隻有六位同學。在北京部委工作的同學是我硬拉著他一起讀完研究生的,其他同學則大都離開了學校各自發展去了。
這個同學也肯幫忙,要作者畢業後留在北京,承諾可以安排在北京市政法委工作。
作者是從浙京省的江南市的農村出來的。能讀完研究生的書,多虧學校有獎學金製度,加上作者的勤奮努力,除年年能爭取到學校的獎學金,作者還在課餘時間做事賺些錢,才勉強維持學業。
在政法大學讀書時,作者還是學生會主席。還成立了學生義工服務社。
北京的這個同學就是作者在校時的最忠實最忠誠最可靠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同一年入黨,同一年考入研究生班,學的是法學專業,畢業的時候都考到了律師證書。
作者是相信這個同學能幫我的。作者隻要接受他的幫助,作者就可以在北京的政法委工作,前途不可估量。
可問題是,在北京工作,作者會沒辦法堅持下去的。靠作者個人的工資,就是做到到老,作者也不可能在北京能買上房子。
一個大男人,是肯定要結婚生子的。在北京沒有房子,那結婚就會是很難的事。靠租房子在北京工作,哪不是長久的事。所以作者謝絕了這同學的好意,畢業後回到了江南,在江南的法院謀得了一份工作。
作者這位北京的同學,在一次來浙京省開會的時候,還專門請假來江南看作者,讓作者所在法院的院長後來對作者另眼相看。
作者問這位同學,內參上發了發生在江南的紀曉光違紀違法貪汙腐化案的事,占了內參多少篇幅。
這位同學說,足足占了六頁,還加了編者按。作者知道,內參一般都是控製在三十頁以內編排。占了六頁,可見江南發生的這事件在中央領導心中的分量。
這北京的同學電話告知作者發生在江南的紀曉光等貪腐案在中央內參上發了後的第三天,正好是星期五,省委召開了全省各地市市委書記會議,沒有安排市長參加。
省委路遙書記是電話向中紀委的領導彙報後,要省紀委以省委的名義上報了發生在江南市的紀曉光等貪腐案的。
他也沒有想到,這報上去的材料,居然就這麼快上了內參,而且是沒有作什麼大的改動,隻是內參編輯部加了編者按。
這樣一來,浙京省在全國就出名了,出的不是好名聲,是壞名聲。
路書記就有些後悔彙報了這案子。更後悔向中紀委發了紙質的彙報材料。
像這樣隻牽涉到市領導層副地級的貪腐案件,按紀檢程序,是可以不報中紀委的。除非所犯的案中人有市委的黨政一把手。
可能是考慮到中央的反腐力度和反腐決心,怕萬一不報而是被媒體捅出去了,怕到時上麵會批評下來。他也是為慎重起見,才決定先電話彙報再書麵上報。
路書記本就是從北京下派到浙京省來任職的。他是北方人。北方男人,一般都長得高大健壯,路書記也不例外。
當路書記高大的身影出現在省委一號會議廳,與會的書記們就都習慣性地立起了身江,這立起了身的當然也包括省委班子成員。自路書記步入會議廳,到路書記坐落到他的位子上,這站立著的書記們才落下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