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七年的腳步很快便到來了,這一便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第一,朱權一大早便在宮女的服侍上換上了親王的禮服,而後和張寧一同前往宗廟之中拜祭。 Ww W COM
中華曆史上真正以一個破落戶起家成為開國帝王的隻有洪武帝,看看朱權宗廟中擺放的牌位便知,從洪武帝往上數代追封的朱家先祖全都是賤名。
祭拜祖先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畢竟儀式繁瑣,而作為皇家子弟更是下表率,祭拜完先祖之後,時間便到了已時。
今,朱權還要在承運殿中宴請王府屬官及大寧都司上下官吏。
今年冬草原上的氣相較往年來算是好的了,為此大寧都司上下也是齊齊鬆了口氣,畢竟草原冬若是不好過,那麼便肯定會生出波瀾,好在這個冬,草原上各部安穩。
不過根據明軍在東察哈爾草原上的斥候回報,在明軍撤回大寧之後,不少部落已經盯上了東察哈爾草原這塊肥肉,甚至有一些部落已經向查幹諾爾河流域遷徙了。
明年若是朵顏三衛的牧民前往,恐怕是要生不少事端。
不過這些都是在開春之後,眼下還是要好好度過這個新年。
在朱權到達承運殿之後,所有人都已經在各自的案桌上落座,等到朱權落座之後,大殿外的樂隊便奏響了祈年的華章。
“諸君,共飲此杯,為我大明,為我大寧!”
朱權祝了第一杯酒,而後大殿上眾人紛紛開口應和
“為大明,為大寧賀!”
飲了第一杯酒之後,伴隨著殿外的樂聲,殿上的氣氛逐漸熱絡了起來。都司和王府的官吏雖分坐在兩邊,但此刻卻也是頻頻舉杯,互道一聲恭喜。
坐在朱權身旁的張寧,此刻臉上也滿是笑容。
看著眼前這一幕,張寧撫摸著還沒有鼓起的肚子,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這個正月,朱權過的很是舒坦,大寧都司境內轄地很安穩,內外都沒有生什麼大事,正月裏很是安靜祥和。
而且因為朱權的賞賜,大寧內外得了賞賜的軍戶更是歡喜。
不過愉快的度過了正月之後,不少事情卻是堆上了朱權的案頭,比如遷徙朵顏三衛牧民前往東察哈爾草原以及四王出塞的事情。
後軍都督府方麵經洪武帝的批準,同意了朱權所請,不過對於各藩王所帶的兵馬還是限製在了萬人,也就是兩個衛所的兵力。
不過對於朱權來,四萬兵馬也是夠了。
當然,四王出塞,作為東道主,朱權這次可是要大大的出一番血,畢竟四王出塞是朱權所請,雖朝廷同意了,但是後軍都督府可調撥不了錢糧給他,這也意味著四王出塞兵馬的消耗都要朱權來承擔。
好在的是,朱權的親王俸祿已經放,同時6望那邊今年要的銀子少了一些,讓朱權的手頭寬裕了不少。
代王、穀王、遼王的回信也都到了,對於朱權出塞會獵的要求,三王都表示同意,畢竟藩王們能夠出藩地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有朱權給他們鋪平了道路,其他三王自然也樂的出來逛逛。
特別是遼王朱植,看的出來,遼王今年應該是了筆財,他居然告訴朱權要給朱權送上十來斤上好的高麗參以及價值連城的三十顆五彩東珠。
朱植的豪氣讓朱權也是吃了一驚。
高麗參也就算了,雖價值頗高,但是並不稀奇,但是五彩東珠乃是東珠中品相最好的,這種東珠往常一顆難求,而朱植居然大言不慚的要送朱權三十顆,不過這倒也讓朱權對於朱植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至於朱桂的回信倒是充滿了無賴氣息,不過對此朱權倒是不以為意,甚至對朱桂這個人還是感覺到可樂。
而十九弟穀王的回信倒是中規中矩,他會在二月率領宣府兩衛前往大同與朱桂會合之後一同前來大寧。
不過就在朱權和幾位兄弟寫信聯絡的時候,在北平的燕王這個年卻是過得很不順心。
本來有了朱權的情,朱棣年前又派了一支商隊前往朝鮮,原本是打算將數月前被朱植搶去的損失補充了起來,但是誰知道朱植那個強驢這次居然又將燕王府的商隊給扣押了。
有了燕王的交代,本來商隊的主事這次是準備給錢了事的,但是誰知道朱植這次居然全然不提錢的事情,直接將東西都扣了下來,看那樣子是早就準備黑朱棣一筆了,而商隊裏麵的人全被趕回了北平。
見可憐,存了補充損失的心思,燕王這次派往朝鮮的商隊可是攜帶了價值三萬多兩銀子的貨物比上次的商隊還多帶了不少東西。
這兩次直接讓朱棣損失了近六萬兩銀子,即便朱棣是堂堂的藩王,這麼大的損失他也有些承受不起啊!這些朱棣氣的飯都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