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人,鬆江府可是已經準備好了上千畝良田,那可是能夠傳世百代的家業。Ww W COM另外我們殿下也了,隻要蔣大人能夠同意我們的條件,那大寧與蒙古人的貿易自然有錦衣衛的一份好處…”
6望完,隻見蔣瓛冷笑了一聲道:
“6大人動作如此之大,真的不怕給你家殿下招惹禍端嗎?錦衣衛創建以來,想要拉攏錦衣衛的可不在少數,隻是一個都沒有成功過”
“旁人是旁人,對於蔣大人,我家殿下還是非常敬重的,再,我們這合則兩利的事情又何樂而不為”
“你真當陛下老眼昏花了!錦衣衛中陛下的安排可不在少數!”
“我又不是請蔣大人做什麼傷害理的事情,隻是這人無害虎意、虎有吃人心啊!就算蔣大人能夠度過眼前這道坎,安知皇太孫日後不會對您動手?”
“再容我考慮一段時間,考慮完了,我會派人去城外的莊子找你”
“那我就靜候蔣大人消息了”
完,6望便朝著蔣瓛拱了拱手告辭了。
……………………
押著脫魯忽察爾到了福餘衛逛了一圈之後,朱權便決定返回大寧了,福餘衛一行很順利,有了東察哈爾草原的誘惑再加上囚車上脫魯忽察爾的震懾,福餘衛上下倒是沒有人敢起別的心思。
返回大寧的之後已經是十月了,而那位從金陵抵達的王妃張氏也到了大寧城內的驛站。
朱權回到大寧之後忙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他自己的婚事,早在朱權回到大寧之前,大寧都司上下已經開始布置了起來。
隨後在陪同王妃北上的一名欽監官吏的計算下,朱權的婚期選在了十月初八。
朱權沒有見過那位張氏,不過派去覲見張氏的王靖和繼忠回來稟報朱權,張氏的容貌俊秀,倒是也省了朱權的一番心事。
十月初八,大寧城內早已成了紅色的海洋,本來明朝就崇尚火德以紅為尊,再加上紅乃喜慶之色,正逢朱權大婚,大寧城內自然是處處豔麗。
一大早朱權便在宮女的伺候下換上了一身吉服等在了承運殿中,以藩王之尊,朱權倒是不用前往驛站迎親,而是由兩位王府長吏前去驛站將王妃迎進王府。
自張氏的轎子離開驛站之後,大寧城內處處開始燃放起了爆竹,而迎親的樂隊更是演奏起了華彩樂章,在王府門口早有王府下人們捧著大把大把的銅錢向著王府外扔去,百姓哄搶之下更添了些歡樂的氣氛。
花轎一直抬到了王府內承運殿前,而當花轎停下的那一刻,便有兩位嬤嬤將張氏從花轎中扶了出來。
張氏一身霞帔,頭被蓋住,朱權看不到容貌,但是並不妨朱權此刻的心情激動。
此生加上夢中,朱權感覺自己已然活了四十幾歲,但是眼前的這個女子才是要陪伴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
兩位嬤嬤攙扶著張氏一步步的走上承運殿,而在承運殿門口,朱權迎了上來而後伴著張氏一同走進了承運殿。
……………………
就在大寧因為朱權的大婚成為歡樂的海洋之時,北平城內燕王府的氣氛卻有些詭異。
一向和藹的燕王這時卻是在王府之中大雷霆,即便是王妃徐氏居然也沒能讓燕王平息怒火,這可真是稀奇的事情。
不過就在王府書房因為燕王的暴怒變得一片狼藉的時候,道衍和尚卻是在一個宦官的引領下走進了書房。
“阿彌陀佛,殿下何故如此大火”
“大師來了,請坐”
看到道衍和尚來了,朱棣倒是忍住了怒氣請道衍和尚坐了下來,而一旁的徐氏看到道衍和尚到來之後內心也是鬆了一口氣而後便告辭離開了。
自道衍和尚到了北平之後便成為了燕王的左膀右臂,他的話,燕王還是能聽的,這也是徐氏看到道衍和尚來了之後能夠鬆口氣的原因所在。
“大師,你看,這是剛剛從金陵來的密信,沒想到啊,居然還有人學會倒打一耙了,嗬嗬”
著,朱棣竟是冷笑了一聲。
道衍和尚接過朱棣遞來的密信細細的看了起來,好一會之後,方才放下手中的信件。
“殿下,世上從來不少聰明人,隻是有的時候往往會裝聾作啞而已,此事雖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是卻透露了一個訊息”
“哦,什麼訊息?”
朱棣好奇的向著道衍和尚問道。
那份密信是燕王府安插在金陵的探子來的,信上寫了三件事,一件是朝廷內有人上奏不光寧王府內被白蓮教滲透,北平的燕王府也被白蓮教滲透了。第二件是朝中那位徐禦史上奏既然寧王府和燕王府都被白蓮教滲透不如將兩個王府內所有官吏撤換,同時將兩位親王的三衛親軍指揮都撤換了,以防白蓮教歹徒!至於第三件便是錦衣衛查實白蓮教確實在北地有所展,但是究竟展到何種程度,錦衣衛尚未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