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與朵顏三衛的初次接觸(2 / 2)

而在朵顏三衛之中,以泰寧衛的實力最強,因此每次朝廷有什麼賞賜都是由泰寧衛拿了大頭。

雖在朵顏三衛之中早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三衛一體同進同退,但是俗話利益動人心。

正如朱權所言,若是今年的朝廷將大部分物資賜予其他兩衛,那泰寧衛的日子可就真的難過了。

“殿下所言似乎有些逾越了,這朝廷賜予我朵顏三衛的物資分配往年都由慣例,殿下此舉與朝廷法度相違”

不過阿劄施裏也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

不提朵顏三衛一向都是以泰寧衛為,單單他阿劄施裏的名聲在三衛中便具有莫大的號召力,眼前這毛孩想要這麼容易降服他怕是做夢。

“嗬嗬,阿劄施裏,朝廷既然將你朵顏三衛交給本王掌管,那麼在這件事情上本王便能夠做主,還有,你阿劄施裏現在已經五十多了吧,嘖嘖…”

著,朱權斜眼打量了一下阿劄施裏繼續道:

“不知道你還能掌管泰寧衛多久,聽你有四個兒子,也不知道哪個兒子能夠繼承你的衣缽”

朱權話中的威脅之意溢於言表。

聽到朱權提到自己的兒子們,阿劄施裏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狠色。

朵顏三衛也不是鐵板一塊,而泰寧衛也是如此。

泰寧衛由數個部落組成,雖阿劄施裏的部落是泰寧衛中最強的,但是他現在年紀已經不了,而他的四個兒子,在部落中各自拉攏人馬也不是什麼秘聞。

蒙古人有一項傳統,叫做幼子守灶。

所謂的幼子守灶指的是其父在世時,長子及其他兒子成人後分出去居住,分得一部分財產和牲畜等。而其父親死後,由正妻所生的最的兒子(蒙古語叫“斡赤斤”,意為守灶者)繼承財產,管理家務。

雖這項蒙古人傳統在蒙古入主中原之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但是在草原上,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部落依舊還在傳承著這項傳統。

而很顯然,這項傳統對於領的長子及其他兒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嗬嗬,殿下真是一個有心人,隻是我的兒子們很團結,他們會遵循蒙古人的傳統,還請殿下不用擔心”

阿劄施裏一字一頓的道,臉上的神色更是遍布陰雲。

朱權聽了卻是一笑

“是嗎,那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阿劄施裏和朱權的對話並沒有壓抑聲音,因此身後的眾人也都聽得明白。

而留意到朱權和阿劄施裏有些不對付,福餘衛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和朵顏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頓時眼睛一亮。

阿劄施裏是草原上的雄鷹,資曆深、部落強,往日裏在朵顏三衛也算得上是一言九鼎,但是畢竟他老了。

人一老,威懾力就下降,更何況他自己的部落便不是鐵板一塊,更不用朵顏三衛中的其他兩衛了。

隻不過誰都知道阿劄施裏與北平的燕王交好,往日裏有朝廷有什麼好處給朵顏三衛也都被阿劄施裏與燕王的這一層關係給拿去了大頭。

要福餘衛和朵顏衛沒有怨言顯然是不可能的,隻不過攝於燕王的威名和阿劄施裏的實力,朵顏三衛中沒人敢輕舉妄動而已。

但縣官不如現管,若是朱權對阿劄施裏不滿,這對於很多人來,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朱權語罷便正了正麵色,向著高台下看去。

在朱權與阿劄施裏話的時候,親軍三衛已經演示過了陣型變換,眼下再演練的乃是兩軍對攻。

校場之上一千人分為兩隊,每隊五百人身穿甲胄手持木刀木槍,其中有一百人是騎兵,另外每隊還配有十輛戰車。

自騎兵出現之後,戰車的威力便下降了許多,但是戰車並沒有被軍隊拋棄。

恰恰相反,這些戰車對於某些騎兵來正是克星。

戰車之上有弓箭手和長槍手,同時戰車兩側有撞角,車輪中還安著利刃,若是騎兵與這些戰車對衝,恐怕頓時便會人仰馬翻。

在大寧都司的配備中,戰車足有五千。

隨著禦手的叫聲,戰車轟隆隆的開動了起來,這些戰車的目的並不是對麵的戰車而是對方的那些步卒,畢竟隻要撞進步兵的陣中,那些利刃和撞角足以讓戰車揮出強大的殺傷力。

麵對戰車的衝撞,步兵隻能是排成嚴密的陣型同時前排以巨盾相抵擋。

“呼哈…”

“駕駕駕…”

“衝啊…”

頓時間,校場之上塵土飛揚,一架架戰車殺入陣中如入無人之境,而雙方騎兵也趁機跟在戰車後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