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朱權等一眾親王也沒有上前與朱允炆交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洪武帝的到來。
見到洪武帝到來,朱允炆心中一鬆,而後恭敬的向洪武帝行禮。
此次朱允炆的位置便是安排在了洪武帝的下手便,也是之前朱標曆年所坐的位置。
雖洪武帝沒有看到之前殿內的尷尬情景,但是看到朱允炆臉上明顯放鬆了一些的神情,洪武帝心中自然是有數的。
“今日乃難得的團聚之日,所以都不用緊張,殿中隻有家人,朕今日隻是想和家人一起用頓膳,都坐下吧!”
著,洪武帝在殿中正中寶座上坐了下來。
殿中後妃皇子們都坐下之後,太監們開始布菜了。
宮中規矩大,一向講究誓不言寢不語,因此雖殿內教坊司的一眾舞女隨著樂人們的曲聲在翩翩起舞,但是除此以外,卻是沒有其他的聲音。
好一會之後,洪武帝才開口道:
“今日月圓之時,眾人能夠高坐殿堂之上,皆是朕不負民心所致,朕有意明年讓爾等就藩,爾等就藩之後,上應拱衛子朝廷之威嚴,下撫黎民百姓之生計,如此,方不負朕之初衷”
洪武帝完之後,一眾被封為親王的皇子們紛紛站直彎腰拱手道:
“兒臣等,謹記父皇教誨”
“嗯”
洪武帝點了點頭而後便讓人撤去了教坊司的歌舞。
“允炆,宗藩體係乃是朕殫精竭慮之果,為的便是拱衛家,不使我大明有權臣之患,當然,對於宗藩,子不能一味以親情顧戀,而是當恩威並施,如此我大明方能奠萬世不拔之基,這一點你要牢記”
“孫兒省的”
聽到殿上這祖孫的對話,剛剛行完禮的一眾皇子們互相之間看了看,神色之間確實耐人尋味。
洪武帝這是在手把手的教朱允炆為君之道。
朱權和朱植互相之間使了使顏色。
自從朱植改封為遼王之後,朱權與朱植之間更加親近了,畢竟大寧緊靠著遼東,兩兄弟可以是肩並肩的站在大明北方,而且兩人都身負守土之責,日後相處的日子很長,因此朱植也願意與朱權更加親近些。
朱植的席位正好就在朱權身邊,因此待眾人落座之後,朱植低聲對朱權道:
“咱麼父皇對這位皇太孫可是寵愛的緊,隻是不知道這位皇太孫有多大的能耐,我們兄弟倒還好,隻是那晉王、秦王、燕王可不好對付”
“嗬嗬,十五哥,你想想,父皇為什麼要將我們封到大寧和遼東,別忘了,大寧和遼東的南邊就是山西和北平”
雖儲位之爭,幾個年長的皇子被先排除了,但身在帝王家,誰會不對那張寶座感興趣。
即便是朱權也聽了,在朱允炆被確定為皇太孫之後,燕王可是一整,連飯都沒吃下去。
而在皇太孫冊封大典上,最沒有希望的秦王可也是一點好臉色都沒有給朱允炆看。
“所以,十七弟,父皇這是對你寄予了厚望啊”
“嗬嗬,十五哥,可不要光我,恐怕父皇對你的希望比我還大,畢竟這遼東除了與朝鮮接壤之外便是靠近北平了,那朝鮮李成桂乖的跟孫子一樣,想來你將來恐怕就是要專心給四哥下絆子了”
著兩兄弟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一頓飯吃得有些寡味,並不是禦膳房準備不周,而是氣氛所致。
不過在之後,回到了自己宮中的朱權卻是開始盤算起自己的心思了。
眼下已經是洪武二十五年了,距離那場所謂的靖難也隻有七年的時間。若是想在七年後得到足夠的利益,自己的時間可不多了。
而此時,覺得時間不多的也不隻朱權一人。
燕王朱棣此時才算的上是最為食之無味的人。
原本隨著朱標的死,儲君之位空懸,燕王自然也起了爭一爭的心思,但是他的支持聲實在太了,不單單是朝堂上的文官,就連勳貴們也都不站在他這一邊,這讓燕王心中很是憤慨。
從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之後,很是關心民間疾苦,而在軍事上燕王兩次率軍北伐皆取得大勝,可以在北平上下,燕王擁有巨大的聲望。
如果論軍功,那麼顯然燕王乃是諸王之。
但是燕王的不足也非常明顯,在他上麵還有晉王和秦王兩位哥哥,另外他的生母身份也困擾著它。
雖燕王乃是由孝慈高皇後撫養長大的,但是他並非孝慈高皇後的嫡子,而是碽妃所出,他同母兄弟隻有周王朱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