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照壁高達三米,上麵繪著佛門祖師的畫像以及一幹佛陀。
大慈恩寺香火鼎盛,雖到了眼下的時刻,但是進香的人群依舊排到了照壁之下。
“十七叔,這大慈恩寺,侄往日裏隨母妃也來過多次,不如我讓人去和那寺裏的主持一聲…”
朱尚炳探詢般的向著朱權問道。
聽到此言,朱權也是點了點頭同意了朱尚炳的意見,要不然看這隊列,還不知道要排到什麼時候。
而見到朱權同意之後,朱尚炳連忙招呼了一個侍衛耳語了據,隨後這名侍衛便向著大慈恩寺中走去。
沒過多久,隻見這大慈恩寺中門大開,一幹和尚在幾個身穿華麗袈裟的老僧引領下走到了大門外
“歡迎貴客光臨鄙寺,有失遠迎,就由貧僧代為引領各位遊覽這大慈恩寺”
這大和尚看的出來,地位還是蠻高的,見到他出來,原本排著隊的香客們當即便是拱手行禮,還有那虔誠的更是納頭就拜。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這一次,朱權沒出那風頭而是交給了朱桂應對。
隨後朱權一行人便越過一幹香客信徒在那和尚的引領下向著大慈恩寺內走去。
要這大慈恩寺除了那大雁塔之外也有不少好地方可去,比如正殿大雄寶殿以及後寺之中曆代高僧圓寂所化的舍利塔還有那玄奘三藏院。
寺廟內處處梵音,香火不絕。
大慈恩寺創建與唐貞觀二十二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曆史,經過曆代不斷修繕,雖沒有前唐的鼎盛,但也不差仿佛。
在主持的陪同下,朱權一行人逐漸將這大慈恩寺內走了一圈,而引起朱權注意的除了大雁塔之外便是保存在大雄寶殿側殿中的“貝葉經”
傳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當時竺人尚不會造紙術,因此便也沒有紙張可用,而所見所聞以及佛經便是記載在這經過特殊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之上。
這些貝羅樹葉被製成與竹簡差不多大,上麵密密麻麻的書寫了梵文。
如果不是因為大慈恩寺上下在此,朱權倒是有心將那貝葉經拿來細看。
等到一行人離開大慈恩寺的時候,色已經是黑了下來。
“這麼晚了,十三叔,十七叔,便由侄做東,還請兩位叔叔賞個麵子”
朱權和朱桂相視了一眼,而後便接受了朱尚炳的邀請。
隨後一行人向著西安城東走去,所幸走了不過一刻鍾便也到了地方。
從外麵看來,此處倒是像普通的民居,在正麵之處隻有兩個廝在恭候著。
“幾位貴客快請裏麵請”
看到朱權一行人走近之後,那廝倒是高喝了一聲。
朱權看了看朱尚炳,隻見他沒有話,朱權也不至於多嘴便也跟著向著這門內走去。
走近門內,繞過照壁之後,謔,朱權隻覺得這地方倒確實是不錯。
雖眼下色已黑,但此地各處卻也掛著燈籠,照的如同白日一般
照壁之後便是一魚池,而魚池兩次則是溪,溪之上則是朱權等人腳下踏著的長廊。
魚池之後有一假山,假山上有造成的瀑布,那瀑布流下之後經溝渠彙入那魚池之中,假山旁有一亭,亭上羅紗曼曼更有三五女子在亭中下棋,不時的嬉笑聲讓人倒是覺得心曠神怡。
“這地方不錯,我尚炳,一看你就沒少來啊!”
“十三叔見笑了,侄隻是偶爾來一次,此處也稱得上是雅致,比平常去處要靜謐些”
應付完朱桂的話之後,朱尚炳繼續呆著一行人向前走去。
轉過前廳便是一處院。
圓形的拱門之後便是一處花園,花園之中有一樓,而這樓便是朱權一行人此行目的所在。
“十三叔、十七叔,請”
走到那樓前,朱尚炳轉身向著朱桂和朱權二人一示意。
朱桂當先走了進去。
樓之中早已擺好了三張席案,朱桂向著上那席走去而後便坐了下來。
席案上早已放置了幾碟菜,等到三人落座完畢之後,朱尚炳拍了拍了手,便有幾個侍女舉著托盤走了進來。
托盤之上各有一壺酒,那幾個侍女分別走到三人身側而後跪坐了下來,將托盤上的酒盞放在了三人麵前。
將酒盞倒好之後,朱尚炳當先舉起酒盞敬道:
“兩位叔叔千裏迢迢來這西安,侄無以為敬,僅以一杯酒水為兩位叔叔接風洗塵,還請兩位叔叔勿怪!”
著,朱尚炳當即舉著酒盞仰頭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