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得到的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出於西北不穩和西南用兵這兩件大事,洪武帝的確下了旨意讓太子朱標出京巡視關陝。WwWCOM
而帶上其他的皇子一同出巡,這個倒不是洪武帝的本意,而是太子朱標向洪武帝建議的。
至於朱標為什麼要想洪武帝建議帶上其他皇子,自然也有朱標的考量。
西北不穩,對於朝上諸公來並不是秘密,否則洪武帝又為何要將秦王召回京師加以訓斥,而朝上諸公既然知道,那麼關陝方麵又怎能瞞得住。
而若是單單朱標巡視關陝的話,那麼朝廷放出去的信息可就太嚴重了。
自從洪武十年,洪武帝將部分朝政交予朱標處理之後,朱標基本上也是沒有出過京師,而這一次巡視關陝,朱標本身就是儲君,再加上得到了洪武帝的充分授權,此去關陝在很多人看來可是要殺人的!
若是朱標帶上其他皇子的話,起碼在關陝方麵看來,都要齊齊鬆了一口氣,畢竟帶上其他皇子的話,可不如朱標一人前去那麼殺氣騰騰。
正是有著這樣的原因,所以朱標向洪武帝請旨,希望能夠帶上幾個皇子一同出京。
“標兒,你確定如你昨日所言要帶幾個弟弟一起去關陝?”
“回稟父皇,兒臣覺得關陝問題不,但有涼國公大軍震懾,表麵上的一些宵自然位置疫情,但是父皇既然要讓兒臣查清問題,那麼便不能讓關陝上下如臨大敵,否則兒臣又豈能看到一些事情!”
謹身殿中,除了幾個侍奉的太監之外,便隻有洪武帝、朱標以及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洪武帝吸收了前元宦官和後宮幹政的教訓,因此禦內極嚴,倒也不擔心這幾個侍奉的太監在外嚼舌根。
謹身殿中,洪武帝坐在禦座之上,手中拿著一串東珠不停的摩挲著。
而在朱標的話完之後,洪武帝一時沒有話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一會之後,洪武帝道:
“那你準備帶誰一起去關陝?”
著,洪武帝的目光緊盯著禦座前微微躬身的朱標。
“兒臣覺得,還是父皇來做主選幾個弟弟跟兒臣一起去”
聽聞此言,洪武帝點了點頭。
實際上,剛剛若是朱標真的出幾個人的名字,那才是真正的不合適。
對於朱標,洪武帝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朱標已經當了二十四年的太子!從洪武元年一直到現在。
太子的地位雖然穩固,洪武帝也是將部分政事交予了太子處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洪武帝事事都能對太子放心。
特別是近年來太子多次提到了要實施寬通平易之政,這讓洪武帝的心中有些不滿。
“朕想來,這宮中能夠出外的皇子雖不過幾人,但若都去關陝,則有違朕之本意,明日,標兒你還來這謹身殿中,朕會讓你幾個弟弟都過來,到時候,你挑兩個人”
著,洪武帝又拿起了案桌上一側的奏折批閱了起來。
見到洪武帝開始處理政事,朱標便向洪武帝行了一禮
“兒臣告退”
著便退出了謹身殿。
作為一個皇帝,洪武帝的勤奮在曆史長河所有皇帝之中都是排的上前列的,每日寅時起身,卯時上早朝,而寅時基本上就是淩晨三點,而後到了午時還有午朝,往往洪武帝批閱奏折要到亥時。
史官統計了洪武帝的勤奮,在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之內,洪武帝審批閱內外諸司奏劄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要批閱奏劄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從某種意義上來,洪武帝的時間的確非常寶貴,容不得一絲浪費。
朱標離開謹慎殿後便回到了東宮,但是還沒等他在東宮稍坐,便有太監稟報他的幾個弟弟組隊找他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標一拍腦門暗叫倒黴。
對於這些生活在皇宮,渴望著外麵地的少年郎來,既然知道能去西北,那怎麼也得爭取上一番不是。
“讓王爺們都進來”
吩咐完太監之後,朱標不得不將剛剛放下的烏紗翼善冠又帶了起來。
殿外湧進了四五個少年,這幾位穿的都和朱標一樣,頭帶烏紗翼善冠,身穿紅色四團龍圓領袍,腰係革帶,腳踩皂頭靴。
“大哥,您這回可得帶上我,我絕對不會給您添亂!”
“十三哥,你年紀大快就藩了就別和兄弟們爭了,大哥,你看我,我那弓馬功夫可是一日不曾落下,皇宮中的侍衛們有幾個不誇的!”
“嗨,十四哥,咱就別吹了,你那功夫還不如我呢,大哥,你帶上我,任憑使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