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被冊封為了寧王,卻是不代表朱權的日子好過了,恰恰相反,朱權的日子變得更加的難過了。 WwWCOM
而所謂的難過便在於那些太學士們對於他們的教育趕起了進程。
曆來皇子們的教育都是皇家最為重視的,而洪武帝的兒子們更為下所矚目,因為這些皇子們一旦就國之後可是擁有著巨大的權利。
可能是吸取了前宋以文禦武以及提防宗室的教訓,在大明定鼎之後不久,洪武三年四月,洪武帝便冊封諸子為王,而冊封的同時,洪武帝也給這些王爺們圈定了他們的責任,那就是拱衛子,牧守疆土。
正是有著這樣的責任,所以洪武帝不僅給諸王優厚的待遇,還給與了這些王爺們兵權。
諸王不僅終身有俸祿,而且待遇很優厚。歲祿單是米一項,即達五萬石,是正一品大臣的五十倍。此外,還有冊封、宮室、婚姻、喪葬等費用,並給予廚役、齋郎、鋪陳等雜役人員。
而兵權便在於諸王每人都有三衛的護衛。
一個衛所滿編為五千六百人左右,雖有些衛缺額嚴重,但諸王們的三衛護衛卻是滿編的,而且諸王遇戰時對於封國範圍內的衛所都有指揮權。
好比朱權來,雖然他還沒有就國,但是他的親軍護衛卻已經選好了,便是朵顏三衛,而且從封王時候開始,他的王府便已經開始修建,就等修建之後就國。
寧王,顧名思義,朱權的封地已經被選在了大寧之地。
在洪武帝的兒子們之中,朱權的實權可以是排的上前五的。
朵顏三衛以洪武帝曆次北伐過程之中受降的蒙古人為主,而這些蒙古人雖是投降了的,但並不能他們不驍勇,否則後來的靖難之中,燕王為何苦心積慮的要謀得朵顏三衛的指揮權。
更重要的是大寧之地處於乃是大明深入殘元的第一線。
自洪武稱帝之後,曆次北伐,雖北元屢失國土,但北元如殘魂不散般依舊屢次南侵,而大寧這塊地方更是在洪武二十年的第五次北伐之中剛剛奪下來的領土。
而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晉王和燕王兵分兩路對北元進行了第七次北伐,雖取得了巨大戰果,但北元依舊還有一口氣在吊著。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洪武帝決定在大寧設立大寧都司,以安靖剛剛攻下不久的疆土,同時在大寧安置一位王爺,戰時以大寧為基地攻打北元,以減短明軍的補給線,平時則鞏固疆土,招降分化北元諸部。
“殿下,十五殿下來了”
難得今日朱權剛剛下學便回到寢殿,準備好好溫書的時候,一名宮女從殿外進殿稟道。
聽到自己十五哥來了,朱權也是覺得鬱悶了。
為什麼朱權會感覺到鬱悶,當然是怪他自己,有一日,朱權和幾個兄弟閑來無事,存著顯擺的心思和兄弟們講了一段三國演義。
按這三國演義並不稀奇,要知道這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洪武帝未稱帝前也算的上有些名氣,曾經是張士誠的幕僚,也幫著張士誠打敗過洪武帝麾下大將康茂才。
後來見張士誠有敗亡的趨勢便隱退了,而在之後便開始撰寫演義。
但也正因如此,在皇宮之外,或許有心人還能聽到見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是在皇宮大內,似羅貫中這等有前科的人所寫的書怎麼可能流入。
也正因此,當朱權在某次課後大談三國演義之後,朱植等一幫兄弟看著朱權神采飛揚的大特,心中便也陷入了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之中。
更主要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陳壽所寫的三國誌有著很大的不同,而陳壽的三國誌,朱權他們在那些太學士們的教導下也曾略知一二。
因此,有的時候,類似朱植、朱栴等喜好武事的兄弟們便會纏著朱權,讓他講上一兩回。
“十七第,你跑的可真快,我可是一下學就尋你,結果還是讓你溜回來了”
沒等朱權與那稟的宮女話,朱植便大步走了進來。
“弟參見衛王殿下!”
“嗬嗬,我十五弟,怎麼著?這是心中有氣,磕磣你十四哥,那我是不是應該參見你這寧王殿下”
被朱植這一打混,朱權縱然之前心中有些不滿也隻能是付之東流。
請了朱植上座,同時讓宮女端茶之後,朱權這才陪坐了下來道:
“我十五哥,您這大忙人不去找那幾個旗手衛的練武了?”
旗手衛為洪武帝設立的護衛親軍十二衛之一,建置於洪武十八年(185年),下轄5個所,執掌大架金鼓、旗纛、率力士隨皇帝護架宿衛。
這些能夠為洪武帝護駕宿衛的親軍自然也是孔武有力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