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少年的前程是光明的(1 / 2)

玉音公司,於躍的信在還是引起了不的反應。

公司的音樂顧問白鶴年大肆誇讚了這首歌曲。

“這是一首非常優秀的民謠,從歌曲的旋律到歌詞的創作都十分的優秀,是民謠中的佳作!句不客氣的話,這首《可能否》比市麵上大部分的歌曲都要優秀的多!另外這首歌的編曲也恰到好處,是一首用心之作,要不是這個叫於躍的歌手在信中再三的強調是他個人的作品,我都要懷疑是哪家公司流出的民謠專輯裏所收錄的歌曲了。”

民謠是一種對詞和曲都比較看重的一種音樂。甚至很多時候,民謠的創作者和民謠愛好者對歌詞的看重程度,還要大於歌曲旋律。

這跟流行音樂完全不同。

流行音樂起源於爵士音樂。沒有固定的風格,甚至都沒有辦法很準確的定義,因為定義這些風格的專家們也要為流行音樂的定義“打架”。流行音樂可以很古典、可以很現代,隻要被大眾所喜愛的,都可以是流行音樂。

流行歌曲對歌詞並不是很看重,當然歌詞寫得好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項,但是並不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有首歌曲叫做《愛的主打歌》,也有人會叫這首歌為“愛的豬大哥”什麼的,有段時間也是火的一塌糊塗。

但是這首歌的歌詞實在是……

感覺就是拿腳寫的。

然而,這並不妨礙這首歌的火熱程度,因為歌詞即便是再狗屁不通,但是隻要唱起來朗朗上口就行。

而流行歌曲要的不就是朗朗上口嗎?

甚至另一個世界到了娛樂業發達的時期,很多公司給旗下歌手製作專輯時,歌還沒開始收,專輯的名字和每一首歌曲的歌名就已經想好了。

然後再開始向作曲人征收歌曲。

買來之後,再根據之前擬好的歌名來確定編曲風格,編寫出對應的歌詞。

完全的商業化模式。

民謠看重歌詞,要寫的讓人感同身受,才是好民謠。這也是很多民謠愛好者在麵對流行音樂的時候,會有一種優越感的原因。

同時,一些民謠愛好者推薦的民謠歌曲,他們自己會認為這些歌曲簡直是神作,但是大眾卻是另一種態度。

這都是些什麼玩意?也能叫做好歌?

這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因素——感同身受。

因為我有相同或者類似的經曆,你的歌詞寫到了我內心深處,所以我當然認為你這首歌就是神作。

但是沒有這樣經曆的人,就完全感受不到這首歌的魅力。再加上歌曲的旋律並不是大家大家都十分喜歡的旋律,自然就會排斥。

就像一個人兄弟姐妹好幾個,父母又十分偏心。他永遠是家裏父母的出氣筒,好東西永遠沒有他的,那麼他會去認同那些歌頌父母偉大的歌曲嗎?

自然不會。

這就是民謠相對而言,偏眾一些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不一一列舉了。

在這裏就提另一個比較奇葩的理由。

有一些人他們不喜歡民謠,不是旋律不好,也不是歌詞怎麼這麼不感同身受,而他們認為這些歌曲不夠“高大上”!

是的,不夠“高大上”!

比如你去聽《旅行的意義》,都是去什麼土耳其啊、巴黎啊,聽上去多麼資多麼有逼格。比如《帶你去旅行》,又是什麼土耳其、東京巴黎什麼的。好像沒了土耳其、巴黎什麼的,就不會旅行了,就不夠逼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