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再現三招半(2 / 2)

再退一萬步將,對方想到了是橫掃了,那他能不能想到是從左麵還是右麵?好吧,他是神仙,這也能猜中,那麼“掏耳朵”的名稱是應該打腦袋的,但是這招式的實際打的位置卻多數是腰,而招架側麵防頭部的話,手多數是舉得要高上一些,所以“掏耳朵”奔著腰去即使被防住了,也很可能打到對方手上,而對方手受傷的話,再來那麼一套三板斧,估計對方根本就扛不住,所以這第三招是這三招半中的最強招式。

果然,這武鬆也上當了,他首先是保護自己的頭部,可是他卻看到錘子是奔著自己腰來的,這一下子就給他嚇出了一身冷汗。

可是武鬆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打出來的!見到錘子奔著自己腰來了,這家夥仗著自己變態般的身體協調能力,用著類似反物理的方式硬生生的將自己身體扭曲了,一個車翻滾險之又險的避開了這一錘子!

高手!

絕對的高手!

鐵柱暗暗評價,雖然武鬆現在看起來有些狼狽,但是他確是實打實的躲開了這三招,要知道梁山馬軍五虎將中的急先鋒索超也沒有躲開,這武鬆比索超強!

可是,千萬別忽視,程咬金三招半中還有一個半招!

這半招可就有講究了,因為這三招是出自無名仙人賜給程咬金的三十六路宣花斧,這程咬金沒記住,隻記住這三招,所以總體的框架不會走出這三十六路宣花斧。換句話說,這三十六路宣花斧是針對這一套斧法專門訂製的招式的,而非為人訂製的。

而程咬金自創的半招則是他為自己創造的招式,因為三招打完之後他會露出很大的破綻,而他有沒有新的招式支撐,所以程咬金自創了這個半招,主要作用就是避免自己三招後出現的破綻。

但是這三招半的半招程咬金也沒有想到,這招式改變了這三十六路宣花斧的格局,讓這招式完全可以適用到別的武器上,而且這半招雖然完美銜接,但是卻沒有前三招那麼充滿浩瀚正氣,這半招給人一種開玩笑的意外感,同時還帶著一股壞壞的味道,所以這招式很容易超出別人的想想從而中了這陰招。

那麼這半招是什麼呢?

捎帶腳!

這到底是怎樣的招式呢?

在當時隋唐年間,武將對戰都是馬上作業,所以這“腳”可不是武將的腳,而是馬匹!程咬金的半招是揍馬的!

打不過武將就揍馬,也就這程咬金不在乎名不名聲,隻要能贏就行,典型的功利主義。

現在的情況呢?

武鬆是步下將,根本就沒有馬匹,而鐵柱也沒有騎馬,所以招式上也更加低一些,所以這捎帶腳的招式,此時更貼切的稱呼就是撩陰錘!

武鬆一個鯉魚打挺,快速站了起來,可是迎接他的就是這一招的“斷子絕孫”錘!

這一招幾乎是避無可避,這給武鬆三魂嚇丟了兩魂,而且鐵柱那大鐵錘子刨那麼一下,好吧,不用醫生了,武鬆都能斷定自己沒救了!

不過武鬆稱之為行者,自然他有行者的本事。

那麼行者是什麼呢?

行者就是頭陀!

頭陀這名稱很熟悉,但是它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可就比較模糊了。

現在的頭陀泛指的是佛教的一種苦行僧,而在最早的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它是苦行標準倒是沒有錯,但是並不泛指佛教,其他散修也是有頭陀的。

那麼頭陀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戰場遇女人、頭陀要格外小心,這是古代兩軍對戰所有武將的共識。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一下女人,這女人肯定是比不過男人的武力,當然極個別的不算,所以女人出現在戰場上,那麼她肯定有一個特長,這個特長會讓人防不勝防,所以要多加小心。

而頭陀呢?

這個就和女子不一樣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苦行出身,所以他們的身體素質可能會比武將還好,所以都是有本事的人!再加上他們特殊身份,頭陀出現在戰場之上,那很可能就是會妖法的。

而這武鬆,就是這頭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