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土著被強製搬遷過來,並塞進了各種‘公社’裏,狗頭人治下的土著人口已經漲到四萬了。 Ww WCOM
在徐平安的帶領下,一群精銳狗頭與很多歸順的土著,絞盡腦汁,把當年朝剛建國時候的那套製度,照貓畫虎搞了一套。
現如今,不僅組建了幾十個農業公社、牧民公社等,還組建了幾個工廠——比如土水泥廠、紡織廠、鹽場等等。
其他各種門類的行會也很齊全:木匠、鐵匠自不用,還有一些其他零碎的職業者行會:比如砍柴的、走街串巷的流動商販、世代雜耍維生的藝人,等等。
而且,經濟製度也有了解決之道——一步到位,正式開始行貨幣!再把狗頭人一直以來的配給製度,改成工資加糧票、工業品、紡織品票之類的那一套,然後給狗頭人工資,就是這麼簡單……
實際上,最辛苦的工作都在幕後。光統計物資總產量,就不知做了多少工作……
當然,狗頭人現在都算是“國企”員工,工廠的產品都是內部流通,純粹的計劃經濟。
而那些土著的各種社團,就有點社會企業的性質了。有些是統供統銷,他們不用考慮銷售上的事。但還有些社團,則讓他們自負盈虧了,比如很多鐵匠、木匠的產品,隻能他們自己開鋪子去賣了。
而製定貨幣本身,也廢了不少力氣……
大家對這個真沒啥經驗,紙幣是不敢想了,所以一開始老老實實的去參考了一下歐6那邊的經驗,然後所有人都抓狂了——太亂了!
如果把各個大國的貨幣政策都列出來,幾十萬字都是意思。隻能簡明扼要的一下,諸國的普遍規律:
國王行一套“金銀銅幣”,並規定好麵值啊、尺寸重量啊什麼的,外帶兌換規矩,然後開始鑄幣。
最早一批貨幣,一般是含金量高,成色最好的,然後一代不如一代,最後的新貨幣,往往都是含金量微乎其微的,徹底成了垃圾貨幣。
所有人都把成色最好的貨幣拿來壓箱底,然後用垃圾貨幣上街買菜,生怕砸在手裏。
偶爾有人不得不用成色好的貨幣交易,那也不可能跟垃圾貨幣一個購買力啊,誰也不是傻的!
所以事實上,這些不同年代的貨幣,麵額都一樣,但實際購買力完全不同!他們一般同時流通,而且彼此之間還有一連串的兌換比價。
過了些一些年頭,新國王受不了這坑爹的貨幣製度了,又重新行新的金銀銅幣,搞出一套新的規定,然後又開始鑄幣行,同時用一定比價收各種回舊貨幣,熔解後鑄造新幣。
結果新貨幣的成色,免不了又是一代不如一代……
接下來,就是循環以上這個過程。
總之,同一個王國,往往流通著價值不等的n多種貨幣,按照不同年代有不同含金量,兌換規矩亂七八糟,叫你吐血。
中國的朝代好些,因為曆朝曆代規矩都差不多,誰玩出圈了都會被罵,但困難總比辦法多,總有忍不住兌水的皇帝,所以最後還是搞出了一堆亂七八糟的‘鐵錢’、‘薄錢’、‘當十錢’之類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