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個月,劉石突然接到一個驚人的消息,董桌被王允、呂布殺死,王允自錄尚書事,呂布任將軍。 Ww WCOM
蔡邕因對董桌之死歎息了一聲,被王允處死。恩師皇甫義真為蔡邕情也被王允免職。
王允派人捉拿李儒時,李儒被家奴送官處死。劉石急命典韋帶兵一千駐守牧護關。
令史渙潛入長安城查探消息,看看恩師皇甫大人是否願意來商雒。劉石的好意被皇甫嵩拒絕,言王允隻要忠於皇上,不可有二心。隨後王允大赦下,派人到關東各地安撫各州郡官長。但各地對王允的安撫都不置一詞,對罷兵建議也不接受。
再過幾月,典韋傳來急信,“董桌部將李催、郭汜求赦不能,集西涼軍十幾萬人以為董丞相報仇為名攻打長安,在西涼軍內應的接應下,呂布戰敗逃到牧護關,要求過武關道去南陽,還要求收編商雒駐兵,被拒絕後逃往他方去了。
這一些事變搞得劉石目瞪口呆,麵對動輒十幾萬人的大會戰,劉石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沉思片刻,急令史渙派人監視長安、靈寶、緱氏、渾縣、南陽、關東諸地動靜。隨後是李催、郭汜、樊稠把持朝政,李儒又出現了,不過,李催推薦其官複原職,被皇上拒絕,理由是他曾毒殺過皇兄,並口出禦旨,李儒以後永不得入朝為官。
王允跳樓被李催幾人亂劍殺死。
劉石歎息了一聲,李儒雖有過錯,但他是奉董桌之令。
於是派人前去與李儒接洽。
派出的人還沒有走,就接到長安城中酒店掌櫃的消息,李儒想來商雒。
劉石即刻讓史渙親帶人前去接應。
“文優兄!好久不見。”劉石聽到李儒來到府外,立即降階出迎。
李儒臉色一暗道:“死過之人,又被皇上欽定不得錄用之人,前來討口飯吃,不知劉侯爺是否接納?”
劉石笑道:“文優兄不必客氣,你我相識已有幾年,那時我還是個剛去京都洛陽的遊學之人,多得你都導。文優兄的才能我是見過的,隻是這商雒太,不知文優兄是否願意屈尊?”
李儒臉色一正道:“侯爺不必客氣,你的能力、誌向,儒還是有所了解的。儒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侯爺願意接納,儒願以主公之禮拜見,先定身份,以後才好做事。”
劉石一怔道:“我不過是一個的藍田鄉侯、安南將軍、商雒縣令,如何敢收你如此大才之人作家臣呢?還請以共事的名意就好。”
李儒臉色一暗道:“儒乃是被皇上遺棄之人,難道侯爺也不願意接納嗎?與侯爺共事,隻能給侯爺帶來麻煩。難道侯爺想抗皇上之旨嗎。儒如今能在侯爺身邊,出點微薄之力,偷安在世也就滿意了。不在意是否有官名,還請侯爺諒解。”完深深地躬了一禮。
劉石遲疑道:“隻是以文優兄如此大才,屈居劉某一家臣,太委屈文優兄了。劉某現在隻是一個的安南將軍之職,而此職,一旦戰事平定,興許就被皇上收回。很難有文優兄的出頭之日。”
李儒淒然一笑道:“已是被皇上除名之人,還能有出頭之日嗎?再現在亂世,侯爺也不可妄自菲薄自己。以侯爺之能,遇到機遇未必不能一飛衝。”
劉石正道:“即使如此,文優兄也不能如此睢自己。興許皇上過一段時間,就會對文優兄開恩,赦免了呢!到時朝中自有文優兄的高位。”
李儒輕歎一聲道:“如果侯爺不願容納儒,儒就帶著老母回西涼去避亂去了。”罷轉身就走。
劉石急道:“文優兄不必如此。能夠得到文優兄相助,是石前世修來的福氣,怎會不要?”完上前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