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得到公孫瓚出兵的消息,隨即派人密報韓馥。WwW COM韓馥慌忙召荀諶、辛評二位謀士商議。
荀諶:“公孫瓚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兼有劉備、關、張之助,難以抵敵。袁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將軍可請他同治州事,他必厚待將軍,就不在擔心公孫瓚了。”
韓馥本無大誌,自覺無法抵擋公孫讚,接受了荀諶的意見,為表誠意,派他的兒子去請袁紹,長史耿武勸道:“冀州兵多糧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斷絕了他的乳水,立刻就會餓死。怎麼可以將州事委給他人呢?這是引虎入羊群啦!”
韓馥道:“我本是袁氏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自古有擇賢者而讓的故事,各位為何要嫉妒呢?”
耿武歎道:”冀州休矣!”一時之間,棄職離開的者達三十多人。隻有耿武與關純在城外埋伏,等待袁紹。
袁紹見韓馥派兒子親自來請,大喜。數日之後,袁紹在韓馥兒子的引領下,領兵來鄴城。耿武、關純拔刀而出,向袁紹殺去。不料袁紹早有準備,部將顏良、文醜早以接著。這二人那是顏良、文醜的對手,立刻被亂刀砍死。
袁紹入主冀州後,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韓馥懊悔不及,拋下家,獨自前往陳留,投張邈去了。
行軍半路的公孫瓚得知袁紹已據冀州,派遣弟弟公孫範去見袁紹,要他遵守約定,平分冀州之地,並讓公孫範告訴袁紹“我已帶1萬幽燕鐵騎陳兵幽冀之間,等待他的召喚。”
袁紹聽到公孫瓚帶兵1萬過來,心中大驚,急忙召集眾謀士商議。眾謀士意見不一:有主張打,也有主張和。沮授進言道:“公孫瓚虎狼之輩,現在袁公剛剛得冀州,局勢未穩,不如推薦公孫瓚的弟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按撫他一下,再慢慢想辦法。”袁紹點頭同意。
初平三年(19)青州黃巾重起,圍攻勃海,公孫瓚親帶大軍征討黃巾,一戰斬黃巾三萬,俘虜不計其數,公孫瓚從中挑選近七萬壯卒為軍。一時公孫瓚聲威大振。
躊躇滿誌的公孫瓚任命田楷為青州刺史,劉備為平原相,嚴綱為冀州刺史,單經為並州刺史。命嚴綱所帶人馬為前部先鋒,攻打袁紹。消息傳到冀州,袁紹急忙與眾謀士商議,任鞠義為先鋒,韓猛為副,袁紹親帶帶幾萬步軍為後軍。
嚴綱部在界橋東裏與鞠義相遇。這鞠義本是西涼悍將,因平黃巾留在冀州,對輕騎戰法極為熟悉,並訓練出一支專門對付輕騎的勁旅。這些人一手持大盾一手抓手櫓,名叫“先登死士。”
這些人見嚴綱所率輕騎衝過來,全部伏在地上。嚴綱騎軍見了,不知就裏,隻在心裏蔑視,驅馬狂奔,踩踏而過。
誰知,就在馬蹄快踩上之時,生突變,盾牌翻起,手櫓齊。嚴綱騎兵紛紛落馬,頓時一片大亂,潰敗而逃。鞠義及韓猛乘勢追趕,混亂中嚴綱被鞠義斬殺。
公孫瓚喜歡白馬,長期與烏桓作戰,訓練了一支騎兵,因所騎馬匹都為白色,號為“白馬義從”。此時,公孫讚剛剛帶領‘白馬義從’跨過界橋,敗兵撲而來,大軍被敗兵衝散。混亂中,公孫瓚被一支弩箭射中座騎摔倒在地。
正在危急之時,一個少年,騎一匹白馬,帶著幾十個人,如入無人之境,手起槍落,袁兵被挑倒一片,袁兵攻勢一時之間被遏止了。正處於崩潰的公孫瓚軍隊,見強兵來援,勇氣頓生,猛烈反擊。
袁紹軍措手不及,頓時潰退。公孫瓚大喜,立即揮軍反攻,鞠義,韓猛阻止不了敗兵,隻得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