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心願得呈 藍田鄉侯(2 / 2)

第二,劉真陪著左豐回轉藍田。

藍田一縣共了六鄉一城。現人口不過五萬,縣城之中就占了一萬多,其餘也多生活在霸河之邊的平地、高塬。藍田之南的三鄉之地,地方很大,占整個藍田的六成有多,但人口隻有五千出頭,剛好一千戶過一點。

劉真陪左豐來到藍田,在縣令、縣丞麵前交割地圖,清點食戶。隨後來到封邑之地,果然是人煙稀少,沿途不見多少良田,反而是山林險峻,草木茂盛,溝壑縱橫、多川多台塬。

左豐見此就對藍田縣令及劉真道:“我來之前,皇帝曾口喻:如封地環境惡劣,戶數不夠,可允許劉石自行修整溝渠、道路,改善良田,吸收流民。但不得強行收留及與他縣爭奪人口,十年之後,再按封地人口計算食租/。”

漢律有封地的諸侯一般是以封地的戶數食租稅,不得隨意增加,由當地官府管理。倒是對劉姓諸侯被封某地,對其地的戶數略為鬆動,以其地界為準。也許這個口喻算是左豐對劉石殷切招待的回報吧。

左豐見事以辦完自然是回去複旨。縣令和縣丞也回轉了縣城,劉真幾人騎著馬沿著封地又仔細的查看了一遍,領內的百姓對自己更改交稅主人莫不關心,在他們心中也許下的帝王、侯爺大抵都是一樣的吧。

劉真等人走訪了三鄉的三老、嗇夫、遊繳,還有部分亭長,對領內的教化、種植,水利、道路、山脈、川、塬情況,都進行了了解。對如何選址建府築堡提出了詢問。

其中有三老提出領內有高帝時所建的鼎湖宮遺址,還有一處常有熱湯冒出,鄉人曾用以洗浴,甚覺稱奇。劉真對此較為重視,由三老帶路實地查看。

剛過三,劉石自商雒縣趕來。

原來,劉真陪同左豐與藍田縣令交結地圖後,就通知了劉石,對所封之地做了明。劉石聽後,利用巡查之機趕來封地,劉真帶著劉石將封地大致查看了一下,也覺得封地太過貧瘠,溝多,川多、塬多、河多,還有山多、就是人少。

劉石歎息了一下,還好,皇帝陛下留下口喻允許收留流民,不然,這點田,收的稅連飯都吃不飽了。又來到孝武帝所建鼎湖的地方看了一下,不過看到鼎湖的對麵有一湖更大,來了興趣,細查看了一遍。又聽此湖上行幾裏處有泉,且此泉與其他不同,一年四季都冒熱湯,入水頗為燙手。

泉水之上有穀,穀口如同石門,因此稱之為石門,其山就叫石門嶺。通過此門,有路可翻越秦嶺直達商雒、笮水。光武帝曾通過此路躲過王莽追殺。

劉石一一查看,然後對劉真道:“子實!我能封侯是祖先遺澤,劉莊劉氏能納入皇族宗室,是我們劉莊劉氏之榮光,十幾代先祖的遺願終於得償所願。可惜我不能返回故鄉與宗親同慶,你代我回去吧!對那些願來此地的宗族鄉親,你也一一帶來。至於侯府的府址就建在那座湖之側,

另在這熱湯之地,選址建一座別院。唉!這三輔之地,地近西涼邊地,如今西涼叛賊未除,恐怕還會卷土重來未定。以後當找一精通水工之人,在此石門之下,築一壩,可當城,西賊來時,可入山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