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雁門遇險 劉石出手(1 / 2)

擔心他們報複,上穀是回不去了,就一路向雁門進,打算經雁門,過太原、走長安去上雒。 Ww W COM由於有蘇雙這個老馬,沿途交易還算順利,除了當初的一仗外,倒也沒有其它意外。

二十輛馬車的貨,換了五十匹良馬,加上半途截殺的十幾匹馬。現在是九十幾個人,每人一匹馬,還多了十幾匹馬及一些金銀,皮毛,比預料的要好。

雁門郡的守城官與蘇雙相熟,劉石也不出麵,送上一些金銀自然是通關了。

不過,不知是劉石遠氣好,還是不好!剛進雁門關,準備歇息一晚,第二趕路。

不巧就趕上匈奴襲城,幾千名匈奴騎兵不停地襲擊雁門關,後麵還跟隨著大群的牛、羊,看樣子是不攻陷雁門關是不會罷手的了。曆史上就是此次被攻陷,守城官戰死,這一次劉石的出現又會怎樣呢?

第二,剛亮,雁門關上傳來了淒厲的叫聲,“匈奴襲城了!”一會兒整個雁門關騷動起來。

劉石等人因人多包了一個大院子。聽到叫喊聲,自然也被驚醒,接著又傳來軍隊的戒嚴令,“整個雁門關內的居民、商人都不得隨意行走,隨時準備接受官府輔助守城的命令。”

先是典韋忍不住向劉石問道:“公子!怎麼辦?離子赴任的限令隻有二十幾了,我們是否亮出身份?或者強行出城?”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想出城可是易如反掌。

劉石看向劉真,問道:“真弟!你怎辦?”

劉真想了想道:“如果我們亮明身份,或許能夠出城,即使不讓出城,以我們現有的實力強行出城不是難事。但一旦我們這樣做了,必然引起其他人的效仿,甚至造成雁門關守城的崩潰,後果十分嚴重。將後追究責任,公子是難逃其責的。如果過子的限令赴任,也是會引起大臣們的非議。因此,我們現在應先亮明身份,了解匈奴襲城的真實情況,再做打算。”

劉石點點頭道:“真弟想法與我相同,就由你去同守城官溝通,需要我們相助的地方,我們好及早作出準備。如果戰是避不了,就不要避。一旦雁門關被打破,雁門郡百姓將會遭受極大災難。”

守城官聽到劉石是盧尚書的弟子,子親封的武關道護軍都尉及上雒長。因回鄉招兵,順道購置馬匹才繞道雁門關,恰好遇到戰事。特來相詢是否需要協助。

守城都尉立刻以禮相待,親自前去客棧請教劉石,等見劉石如此年青時,更是驚歎。

從與守城官的交談中,劉石得知,前來襲城的匈奴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除去老幼,能戰之士大約在7千人。隻是這匈奴之人,自在馬背上長大,無論老幼都極善騎射,距離在五十步左右,極準。

他們常常在關門外遊騎,采用拋射之法,對守城士兵是個極大的傷害。同時雁門關雖險,但守城軍士太少,目前標稱5千人,實際隻有千不到。

這幾年大漢內亂不斷,各種物資給養都不能運到雁門關,甚至連守關將士的薪俸都常常拖欠。好似現在,軍士都已幾月沒有收到薪俸了。這還是大部份都是服正役的士兵。

劉石也隻得歎了一口氣,誰不是呢?自己身為上雒長,縣府分文沒有,全都要靠自己籌集,大漢朝已至如此地步,他對未來----。雙方商定危急時刻劉石再帶人上城協助。

等守城官走後,劉石將自雁門關外收留的四個少年喚了進來,仔細詢問匈奴及烏恒部落情況,其中一人,口齒清楚,話條理分明,對匈奴的描述較為詳細引起了劉石的注意。

此人不過十五歲左右,個頭鍵壯,話沉穩。

劉石問了一下對方的名字。

那少年自己姓閻名柔,十五歲,上穀人。三年前,烏恒在一次扣關時他父母被殺害,他自己因年幼虜去烏恒做馬奴,少時曾讀過書。

閻柔告訴劉石,在匈奴、烏恒、鮮卑中信奉的是強者為王,隻要你征服了他們,他們就會聽從你的。如果你衰弱了,他們隨時都會反叛,離你而去。而且隻要你殺了他們的強者,這個部落就會分裂,直到其中的強者分出勝負,才會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