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劉石傳劍 鄭玄答問(2 / 2)

劉石、劉真的日子又恢複了平靜,白讀書,晚上練武,有時去聽趙師兄講授一些句子釋義,或自己去請教,有時抽時間去山上守獵,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叫劉政的師兄,此人力氣不,善使一條長槍,倒是與劉石誌趣相同,經常在一起比試,又認識一個叫公孫方、崔琰、王修的師兄,這些人也是文武雙全,偶爾切磋一下,日子過得逍遙,轉眼又到了殘冬。

這又是鄭玄講學,劉石自然不會缺勤,以往都是自己專心聽講,或者聽取其他師弟師兄們向鄭師請教,然後聽鄭師的解惑答疑,自己並不提問,今卻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師!弟子有疑想問?”劉石站起來問道。

鄭玄望著他微微一笑,道:“有疑可提,不必顧慮。”

劉石道:“《論語》評《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老師注為:“樂得淑女,以為君子之好仇,不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婦之道。不得其人,不為減傷其愛也。但老師在給《毛序》中《關睢》中注‘為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愛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中將‘哀’成是‘衷’之誤。並‘衷’是中心恕之,無傷善之心,是好逑也。這是為何?”

鄭玄望著劉石笑道:“《論語》在世間已經很久了,其義不清楚的就不要亂,以免遺害後人。而《毛詩》注疏中對哀窈窕以有解,所以我才將‘哀’字成是‘衷’之誤。這一點你可以去查一查《毛詩》的注疏。”

劉石想了一下又道:“孔子在周易所注象傳‘乾卦’裏:“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坤卦’裏又:“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又‘君子固窮,人窮則斯濫矣。’這是為何?”

鄭玄笑道:“孔子是‘的運行象駿馬一樣剛健勇毅,生生不息,君子也應象一樣勇往直前、奮圖強、不折不撓。大地氣勢敦厚和順,君子也要具備這樣的品質,能夠容納萬物,包容一切。

至於孔子君子固窮,人窮則斯濫矣。隻是君子能夠堅持貧窮,人遇窮則無所不用其極地去搜刮財物。這幾話合在一起,是君子固守貧窮,但並不需要安心的永遠樂守貧窮,而是要用正當的手段去奮圖強,就象讀書,有了學問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有人請你出去做官,這樣你也就有了俸祿了。

做大事的人,要以忠義待人,別人也會以忠義待你,要堅持以法治人,以禮育人、以仁待人,才能讓他們做一個守法的人,懂禮的人。還要能夠包容萬物,日日反省責備自己,有什麼過錯。少責備他人,才能避免別人的冤恨。要慎言慎行,別人都喜歡的人,你也要去觀察他,去了解他。別人都討厭的人,你也一樣要去觀察他,去了解他,才能作出結論。”

劉石道:“謝謝老師!我明白了,做人不光要能安守固窮,更要有奮圖強、不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毅力和決心。更要待人仁愛、忠義,以法治人,以禮育人,還要有包羅萬物之胸懷。為人處事要慎言慎行。”

鄭玄微笑道:“希望你以後不管做什行事情都能按你所理解的去做。所謂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隨。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劉石再次拱拱手道:“弟子受教了!”

劉石本來家教淵源,內心存善。隻因終日練武,以勇為先,對讀書興趣不大,受鄭玄一席話,頓時茅塞頓開:“高祖能成就漢朝,武功並沒有項羽高,原因在於對百姓仁、慈,使百姓擁戴他。智計也沒有項羽強,隻因能容納萬物,傾聽大臣們的意見,能博采眾長,從而用計打敗了項羽。父親同自己的,大哥已走在人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