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意弄人,前一陣子宣化還差點淪陷,可是轉眼間自己就成為了察哈爾省的財政廳長,在五十多歲還能夠迎來自己政治生涯第二春,因此燕中華工作的格外賣力。
作為財政廳長,管得就是察哈爾省的錢袋子,可是燕中華上任之後,才現財政廳不僅空空如也,還欠下了十幾萬大洋的外債。
不過這並沒有嚇到燕中華,財大氣粗的燕中華,立刻從從掏自己腰包補上了這個窟窿,不過他不是直接把自己的錢往塞給政府,而是以投資的名義,往財政廳塞了五十多萬大洋。
這不是燕中華舍不得錢,而是曆史上這樣做的最後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沈萬三了。
辛辛苦苦花錢為朱元璋養兵,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了,沈萬三得到的不是榮華富貴,錦衣王侯,反而被朱元璋無情的推上了斷頭台。
燕中華浸淫官場數十年,有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且燕中華也不是純粹為了政績才花錢投資的。
他和石定忠一樣,看出了李漢的野心,同樣也看到李漢的能力,在他看來察哈爾省早晚是李漢的。
別看現在察哈爾省窮的一貧如洗,但是隨著全省軍政一統,察哈爾也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高展時期。
而且現在察哈爾除了察南的極少數地區,其他大片地區都是一塊還未開的處女地,他現在砸五十萬大洋下去,要不了幾年,至少可以收獲五倍、十倍的利潤。
除了自己投資辦廠之外,開始馬不停蹄的聯係生意上的朋友到察哈爾來投資。
燕中華不僅是查哈商業協會的主事人,還是北平省會的成員,所以他在各地都有商業上的朋友,再加上察哈爾也治安也比其他省份要好很多。
此外,察哈爾環境也比其他省份寬鬆很多,政府的官員不但不會剝削商人,反而對於他們有商人到察哈爾來投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本身察哈爾又是地廣人稀,所以商人們往往隻需要投入幾萬大洋,就能夠拿下一大片地區,這要是其他的內地省份所不得提供的。
“燕老辛苦了,這件事急不來,等到財政寬鬆一點之後,我們可以自己搞鋼鐵廠,種好梧桐樹,自然能夠引得鳳凰來。”
李漢高興的道,有商人投資,察哈爾的經濟才能活起來,而且商人辦廠也會帶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對於察哈爾的老百姓來也是一個不的福音。
康保縣的縣城內,張淩雲和手下一幫軍官齊聚一堂!不過這一群人卻個個都是愁容滿麵,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寶昌距離寶昌縣不遠就是一四五旅的部隊。
“司令,姓王的實在是欺人太甚,跟他們拚了吧!”
在張淩雲的身邊,一個年輕的少校軍官義憤填膺的道。原來王大柱還牢記這李漢先禮後兵的命令呢,在進攻之前,還派人到城裏勸降。
為了表示對張淩雲的尊重,他還特意把剛剛聖人十五團團長的胡誌派來勸降。
在王大柱看來自己已經夠誠意了,一四五旅除了他,也就胡誌和李勇兩人的軍銜最高了,他已經是把自己的二把手都派出去了。
胡誌的脾氣王大柱也清楚,所以在臨行前,還一再囑咐胡誌要好好和人家話。而胡誌當了這麼久的官,人情世故也見識了不少,所以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知道該怎麼做。
胡誌也確實是那麼做的,可是人家根本不買賬,反而對他冷嘲熱諷。胡誌本來就不是個能受氣的柱,被張淩雲的人嘲諷之後,扔下‘不投降,就等著城破人亡’的話之後,頭也不回的走出了康保。
“不錯,司令當軍長的時候,姓王的不過是個團長,竟然敢讓我們向他投降,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而且我們康保警備旅有四千人,姓王的才三千的出頭,我就,打敗他們還不是易如反掌。”
一個滿臉胡茬的中校神色激動的怒罵道,他是被剛剛胡誌的態度刺激到了。
張淩雲原本是第六軍的軍長,當然同盟軍的第六軍,水分還是比較大的。被國民政府收編後,第六軍被整編成兩個團,兵力也還不到四千,不過張淩雲卻被任命為康保的警衛司令。
不過他這個警備司令可是當得很不舒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宋哲元並沒有透露出要把他們收入二十九軍的意思,所以他成為了被保安軍盯上的第一個整建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