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搖搖頭道:“可咱們畢竟沒見過真龍,今天被雷劈死的這家夥,按您的說法,它到底也隻是條蛟而已。”
老道哈哈笑道:“待你金丹大成,升舉之時,若被那凡人見了,恐要誤以為仙人吧?可你到底是也不是仙人?”
周天摸著腦袋想了想,似乎想通了其中的某些關節,開口道:“師父,您的意思是說,其實咱們的老祖宗隻是一直把蛟當作了龍而已?龍在遠古時代隻是一種比較稀少的動物?”
老道不置可否的回道:“恐怕,就是如此···”
周天想了想,好像真是這麼回事啊!《左傳》是一部比較嚴肅的史書,書裏說的很明白,在舜帝時,有一哥們是專門幫舜帝養寵物龍的,因為養的好,龍都飛他這來了,最後舜帝賜姓豢龍氏。
要是養龍的就他一個人,後人當神話故事看看也就得了,可他偏偏還帶了個徒弟,後來這徒弟又專門給夏帝孔甲養寵物龍,然後孔甲給這人也賜了姓,叫禦龍氏。
這樣看來,龍在上古時期,恐怕就是一種寵物而已,因為數量稀少,隻能專門由帝王進行豢養,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雪獒王,幾千萬一隻還有價無市,世上隻有那種有權又有錢的人有資格養。
周天想清後,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幹脆地問道:“行了,師父,這些就不說了,您就說說這玩意怎麼個吃法吧,咱們也試試龍肉啥味道。”
龍要怎麼吃?其實老祖宗們已經給出答案了,隻是大多數祖宗找不到龍來吃罷了。最早記載吃龍肉的故事,還要算禦龍氏給孔甲做的龍肉,《左傳》裏用的詞是“潛醢”,“潛醢”是個動詞,意思是剁成肉醬···
剁成肉醬可以,可你不能給君上吃生肉吧?不吃生肉你就得深加工一下,而上古那個時代,生產力比較低下,鐵器是不用說了,那還沒出現,一般貴族最常用的還是青銅器。
可考古界有個曆史性的大課題,就是夏商周斷代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到現在為止,沒有一件出土文物,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是夏朝的,所以那個時代到底有沒有出現青銅器也不好說。
隻是,傳說夏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以鎮壓氣運,這鑄九鼎的主材料,大概就是銅,而後這九鼎一直被各朝王室收藏,周王室收藏傳至戰國時代才遺失。
所以,孔甲到底用的什麼東西裝龍肉,這說不準,即使夏朝有青銅器了,禦龍氏有沒有資格用青銅器給人做肉吃也是個疑問,因為青銅器屬於祭器,一般人是摸都不能摸的。
而根據河姆渡、半坡等更遙遠時代的遺址出土的文物來看,那個時代的陶器工藝應該是比較成熟了,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幾乎人人家裏都有,而陶器用來煮或蒸食物,是最方便的,所以,比較靠譜的猜測就是,當時禦龍氏給孔甲做的龍肉,是剁成肉醬然後清蒸或煮的。
可是龍這玩意體型有點大,你不能一頓都吃完吧?《左傳》裏記載,孔甲吃過一次龍肉以後,覺得非常好吃,便接著找禦龍氏要龍肉吃,禦龍氏怕事情敗露,才灰溜溜的逃跑了。
這麼一來,問題來了,孔甲一頓吃了一整條龍?那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按常理推測,禦龍氏給孔甲吃的龍肉,則必然是龍身上的某個零件,比如龍肝?
“龍肝鳳髓”是一個成語,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這個成語最開始的出處,恐怕就是來自於孔甲吃龍肉這個故事。
《西遊記》裏有兩個章節也曾說到過天上的神仙吃些什麼,這兩個章節都提到了“龍肝鳳髓”,可見,吃龍吃肝應該是比較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