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醫聖(1 / 2)

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未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時代,軍閥混戰,瘟疫橫行。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南陽地區當時也接連發生瘟疫大流行,許多人因此喪生。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

麵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他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製服傷寒症這個瘟神。

建安年間,他行醫遊曆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借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

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麵的巨著,也奠定了張仲景在中醫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醫聖”。

看來也是白虎郡這裏的瘟疫爆發,吸引了這位傳奇醫師來到了這裏,隻不過為什麼會躲到地窖裏麵?

馬賊?李諾連忙上前幫忙一起拉住張仲景爬上來,然後問道:“老王,張先生怎麼會躲在地窖裏麵,之前發生了什麼,我記得你剛剛還過要我救救你的孫子,到底怎麼回事?”

看到張仲景已經被拉上來了,王鐵錘激動地對李諾道:“臥虎山背麵活躍著很多馬賊,其中離我們最近的兩幫馬賊,分別名叫齊風和狼屠。狼屠肆虐已久,實力雄厚;齊風是近年才突然冒出來的勢力,與狼途相比實力略有不如。

因為咱們虎口縣是烏溪平原的入口,經常遭受狼屠劫掠,齊風雖然名為馬賊,但是從來沒有劫掠過。我因為要守著咱們諾國的糧食,所以沒有躲到烏溪河邊,那邊有瘟疫,馬賊不敢去。誰知今日齊風來了,他們逼問我有沒有見到過張先生,似乎是齊風那邊有什麼重要人物也染上了瘟疫。張先生是咱們虎口縣的希望,我怎麼能告訴這些馬賊,結果他們擄走了我那孫子,還讓我找到張先生再去換他。雖然齊風沒有惡跡,但我這心裏總是擔心的很。”

到這裏,王鐵錘看了一眼張仲景道:“幸運的是,張先生安全躲過一劫,不然咱們虎口縣才是沒有救了。”

李諾現在光杆司令一個,也幫不了什麼,隻能拍了拍王鐵錘的肩膀道:“老王,放心吧,等咱們諾國以後有了軍隊,我一定幫你把你孫子給救出來,也讓那齊風和狼屠再也不敢到咱們虎口縣來囂張。”

看到李諾雖然一副瘦弱的模樣,竟然也能有如此豪氣,張仲景也不禁對李諾刮目相看,於是躬身施了一禮,道:“國君高義,之前馬賊來襲,在下手無縛雞之力,眼睜睜看著王弟被擄走,卻幫不上忙。若不是為了留住有用之身,去救助那些染病之人,早就無顏麵對王老丈了。多謝國君大人。”

李諾趕忙閃過一邊,然後上前扶起張仲景,道:“張先生客氣了,身為一國之君,不能保護國民安危,那就是失職。無奈現在諾國上下共隻我和老王兩個人,還望先生屈尊留在我諾國,助我一臂之力,待他日諾國兵強馬壯,定當馬踏北風,救出王弟。”

“這個?”張仲景一臉遲疑,雖然王鐵錘對自己有救命之恩,自己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但是就這樣把自己交給這個一窮二白的諾國,而且自己的願望是行醫下,治病救人。

“國君大人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我確實無心出仕,隻願行醫下,救濟蒼生。”

對於張仲景的不願出仕,李諾知道這並不是推托之詞,畢竟張仲景曾經被舉過孝廉,官至長沙太守,自己雖是一國之君,實際上現在隻是一個名義上的村長,麾下僅僅一個王鐵錘,但是他可不想放棄這個宗師級人物。

於是,李諾一臉認真的道:“先生的誌向果然令人佩服,但是先生有沒有想過,人力有時而窮,以您一人之力又能救得下幾人?”

看到張仲景想開口,李諾又接著道:“先生何不暫時屈身我諾國,暫時主持醫館運轉,也好救治我虎口縣的百姓,解除瘟疫之禍。待他日我諾國實力強大之時,擔任太醫署長官之職,負責教授事宜,廣收下門徒,入我醫門,那時有諸多學子相助,豈不是更能完成先生誌願?”

到這裏,李諾給王鐵錘使了個眼色,沒想到話大舌頭的王鐵錘瞬間就領悟了李諾的意思,幫腔道:“是啊,先生,您看國君大人也是誠心誠意邀請您,您就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