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雨飄搖中的衛國!(1 / 2)

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群雄並起,周王朝政權名存實亡,局勢岌岌可危。

春秋時期周天子仍然存在,但顯然諸候國的勢力已經不受到國王的控製,而處於相互不斷的戰爭中。

這種幾乎不斷的戰爭導致了最多時172個國家,減少到戰國時代的23個。

戰國末期除了戰國七雄外,還有處於東海之濱的吳越兩國,其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奇葩,就是小衛國了,國土不大,又處於韓趙魏的夾縫中,雖然戰火不斷,多次成為別國的附庸,可是卻從未被滅族,生存到了秦統一六國之後,到秦二世時才滅亡!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小衛國。

公元前256年,秦軍大舉進犯周朝,周郝王組織軍力反抗,在一切準備就緒後,赧王命令西周公率軍趕赴伊闕,並號召其他六國及時響應。

然而讓赧王大失所望的是,除楚、燕兩國合計派了數萬兵力參戰外,其他四國均因畏懼秦國的攻伐,根本沒有派出一兵一卒赴約。

由於伊闕的總兵力不過數萬,而趕來參戰的秦軍則有數十萬,敵我軍力對比之懸殊,根本沒有取勝的任何可能。

西周公不敢進兵,在獲知四國無意派兵的消息後,隻能率領士氣渙散的軍隊返回國內,此行無功而返。

周赧王無力還債,隻能躲在高台上耍賴!

周軍雖然無功而返,但富戶們卻不甘心借出去的錢“打水漂”,紛紛拿著借券向朝廷討債。

這幫人從早到晚都聚集在宮門外,喧嘩不止,聲音直傳入內宮,中間難免會有刺耳、不中聽的話。

赧王羞愧萬分,悔恨自己當初的決策輕率,但憑借自己那點可憐的“家底兒”又還不起欠債,無奈之下隻好做起“老賴”,躲到宮後的一個高台上避債,躲清閑。

那些富戶又氣又恨,便將這個高台稱為“逃債台”。

周天子雖然撤了兵,但被惹惱的秦國卻並不善罷甘休,派重兵進攻王室轄區。

赧王恐懼無計,隻有讓西周公入秦謝罪,“自願”獻出九鼎、城池、人民,作為交換條件,希望秦王能饒過赧王和自己的性命。

秦昭襄王欣然接受西周公的條件,派兵進占西周國,同年,周赧王姬延羞愧憤恨而崩,國運長達800餘年的周朝正式完結。

兩年後,小衛國被魏國覆亡,衛國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衛懷公也就是衛鉞的父親被貶為衛懷君,從此衛懷君一病不起,朝政一直由衛鉞的姑姑衛姬代理,衛姬是魏國安插在衛國的監國。

衛鉞的姑姑衛姬是魏王的一個姬妾,頗有才能,號稱“衛國第二個許穆夫人”再生,而衛鉞從小受姑姑的熏陶,又天姿聰慧,什麼事一學就會,她就協助姑姑處理朝政。

雖然衛國成了魏國的附庸國,可是姑姑畢竟是自己人,衛宮之人的生活也並沒有受到多大打擾,可是不久之後姑姑懷孕了,要被接回魏王宮,聽說魏王即將派來新監國。

衛宮的人都在擔心即將上任的衛國監國是什麼樣的人,因為這個人的好壞直接關糸著衛宮人的命運。

幾天後,魏宮裏來了一位大監,他給衛宮人帶來了衛宮人盼望已久的消息:“恭喜魏安厘王幼子,公子容擔任衛國監國!”

為了提前融入衛宮人的生活,魏大監代表公子容給大家帶來了見麵禮,見麵禮是一籮筐的刀幣,剛開始大家都搶得很歡,衛宮一下子仿佛變得變得十分熱鬧,可是當大家搶完刀幣後,所有人又陷入了沉默,因為大家都不相信公子容會這麼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