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語——立意(1 / 2)

沒有立意的文章必然是行不通的,所以立意這一塊我也是思慮良久。

按分卷說來想必會比較清楚些。

第一卷花之心立意是——刻薄於類是魔。這個觀點是從徐公子的《驚門》裏看到的,之後覺得這句話對千百年來我們關於妖物的猜想總結相當精辟,便引來用了。

第一卷是通過人心對妖物的猜忌而害死花心表現的,這裏的刻薄於類之魔遠大於妖魔。

第二卷千麵狐論述的就比較雜了,但更多的還是想說不忘初心吧。文中灰仙換走慕言天人之貌而給他的玲瓏心思確也公平。但慕言卻沒能守住自己的赤子之心,難堪於自身的皮囊從而疏遠了玖玖。最後隻得一死一瘋的下場著實讓人唏噓。

第三卷三不莊其實更多的是起一個“承”的作用,由妖塔篇承至東海篇。若非說要有個立意,大約是憐惜眼前人吧。蕭氏父子都各有所執,或是忠心為君戍守邊疆,或是為證無為大道畏懼因果。或多或少的,他們都忽略了身旁的人可能才是自己真正的妄心。

第四卷子非魚,其實從標題就能看出要說的是——妄度人心是魔。這一卷就沒有那麼多怪力亂神,講的純純的便是人間事,戰亂、物欲、階級的事。

第五卷白紙扇若要立個主題便是——混沌吧。因為世間事就是不能當非黑即白論,有得必有失。白殊將劍法改進,練至大成必然破體而亡便是這個道理。他將整個鑄劍山莊封印也是這個道理。但白明歌不懂懷璧其罪,一劍挑盡天下所有劍客讓鑄劍山莊再現人間,也因為他的自大毀了鑄劍山莊。

失去所有至親,白瀟入世之後恨透了劍訣,覺著武功招式才是這天下最無恥下流的東西,所以每每見到高手比試必然譏諷一番。

最終仇家找上門來,卻是紅纓用他最看不起的招式就下了他,雖然也因此身隕。目睹紅纓身亡,白瀟怒發衝冠打出世間最強一劍後也毀了肉身。二人神魂撞進附近的黃牛之中勉強存活。

而後在鑄劍山莊廢墟中重鑄劍身才得以以劍靈的形態再回人間。

第六卷影之刃也是一個在立意上比較粗淺的故事,更多的是為了承下王劍篇的後續。

故事發生在南疆的一個村落,一個少年為了加入影刃組織對抗妖魔強行祭煉本命蠱,沒想到一隻貓妖逃命路過打斷了儀式,從此一人一妖血脈相連。

貓妖卜月以少年的情感為食,供給給他妖力作戰。

加入影刃之後,少年不斷殺戮,直到一天接到一個秘密任務,讓他潛入妖國。

妖國見聞令他大感震驚,身邊的貓竟是妖國之主的分身,而卜月的本體也替他破開了心蠱。

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當權者的陰謀。當權者以妖物骨血為原料煉製王劍,從而擄掠大量孩童於禁地訓練,並殺了所有反對的父母。

少年震怒之下設計返回王都,以畢生情感燃燒起複仇的怒火,在卜月的幫助下殺進王宮割下當權者的頭顱。

而後卜月帶領萬妖徹底避世。

第七卷定龍穴做的是一個情緒上的遞進,經曆了前麵六個舍身忘死的故事,主角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從猶豫變成堅定。而定龍穴更是一錘定音。

多餘的也不贅述了,主要講的是一條被封印的黑蛟愛上了西邊小國的王妃,願意為了她舍棄自己的妖身以定龍穴,不求別的,隻求她一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