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關鍵(1 / 2)

“營嘯……”蕭木嘴裏低聲念叨著林檎提出的這個問題,“以大明現在國庫的情況來看,十有八九是不會有什麼軍餉之外的額外賞賜給他們了,而且也不可能允許他們到京城的街市上亂走……”

最後蕭木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有多大的可能性會發生營嘯?”

“這個我當然估計不出來。”林檎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是否發生營嘯要看軍隊的具體情況,我這種常年處在深宮之中的人,怎麼可能了解大明的這三路邊軍的具體情況?而且除了軍隊士卒的情緒之外,還要看統帥將軍的駕馭能力,這三個統帥,除了袁崇煥有過一麵之緣之外,其他侯世祿還有滿桂我連見都沒見過,自然也不可能清楚他們的能力如何了。”

“總而言之,就是放他們入城修整,就會有發生營嘯的可能性,但這可能到底有多大,我們現在無法估計出來。”蕭木最後進行了一番總結,“但是不放他們進城修整,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就要大打折扣,這一點是完全可以預估得出來的。”

“所以就要看,不確定能否發生的營嘯,和完全可以確定的戰鬥力受損,這兩者之間的取舍了。”林檎緊接著也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總結,“而這個最後的取舍和決定,自然是由你這個大明皇帝來做出。”

“做出取舍嗎?”蕭木皺著眉頭思考道,“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啊。”

“還有更艱難的呢!”林檎繼續開口提醒道,“不要忘了你雖然是大明的最高統治者,但要是沒有下麵臣子的支持,你這個皇帝恐怕就成了一個光杆司令了。”

“所以?”

“所以,眼下大多數大臣都不支持讓袁崇煥他們三路軍隊入城修整,你如果要強力推行的話,勢必會失去一部分大臣的支持,這一點肯定也要計算在你的權衡取舍之內。”林檎最後解釋道。

“所以,也就是我允許袁崇煥他們的軍隊入城修整,就有導致營嘯的可能,同時會失去一部分大臣的支持;如果我不允許他們的軍隊入城,那就會損失軍隊的戰鬥力。”蕭木最後總結了一番,完全掌握了自己做出了決定之後會帶來的結果。

“是的,最後的取舍決定自然由你來做,畢竟你才是大明的皇帝。”林檎答道,“如果你的選擇最後被證明是正確的,那後世的曆史就會記錄‘崇禎皇帝做出了極其英明的決定’,如果選錯了,那後世的曆史就會記錄道,‘崇禎皇帝沒能正確認識眼下的形勢,做出了錯誤的決斷,為大明王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照你這麼一,似乎當那個記錄曆史的人比當我這個皇帝感覺還要好,我這個皇帝到底是英明還是昏聵完全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嘛。”蕭木很顯然對於剛剛林檎描述的那種隻看結果不看過程,完全“事後諸葛亮”的,根本不去理解取舍的難度和矛盾的這種記錄曆史和評價皇帝的方式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