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興亡(2 / 2)

看到自己的計劃除了林檎之外,也得到了大明兵部尚書這樣的“軍事專家”的認可,蕭木的信心無疑更加充沛了,他腦海當中甚至都已經想象出了皇太極的中軍帳下麵正好埋著自己事先準備的火藥,隨著火藥引線的點燃,皇太極的中軍帳被掀翻進入了倒計時的場景。

當然此時的蕭木對於林檎和王在晉所謂的“認可”隻不過是在考慮到雖然沒有好處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的情況下,才任由他胡鬧的這樣一個現實並沒喲清楚的認識。

於是信心滿滿的蕭木便準備帶著王在晉直接出宮、甚至出城進行“實地考察”,而王承恩雖然擔心皇上出宮、出城的安全,但畢竟是軍國大事,他也不敢發表什麼勸阻的反對意見,隻能盡力地安排可靠的人手保護皇上的安全——於是,之前由於沒有得到駱養性安排的“神秘差事”而感到失望,後來又以能夠保護皇上而感到自豪的胡雲,還有他的老搭檔楊韜又有了一次保護皇上的機會。

既然是蕭木這皇上親自決定的事情,而且沒有林檎這個女人的參與,所以整件事進展得非常迅速,僅僅過了一個時辰之後,蕭木和王在晉便已經出了京城,開始了他“實地考察”的工作。

隻是在“實地考察”之前,蕭木看到了一些讓他無法忽視的景象——那就是有大批逃難的百姓向京城蜂擁而來——畢竟京城乃是大明最為堅固的城池,在那麼躲避戰亂的人的眼中,無疑京城是不可能被攻破的,於是能夠躲到京城之中自然就是他們的一大目標。

隻是去京城躲避戰亂並非易事,雖然也有富貴之家坐著馬車,在仆役簇擁之下進城的,但更多的則是衣衫襤褸的難民,甚至城外的路旁都可以看到有死去的難民的屍體存在。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看著眼前的場景,蕭木下意識地就念出了這首《潼關懷古》,“百姓無辜,戰事一起,不知有多少人要妻離子散,多少人要死於非命。”

“皇上如之仁,實乃我大明之福。”王在晉見蕭木情緒低落,趕緊出言寬慰道,“皇上仁德,將來定能中興大明。”

即便是蕭木也能聽出王在晉的這句話不過是例行公事般的寬慰與逢迎,所以他的心情並沒有得到什麼寬慰,隻是淡淡地了一句,“我們繼續走吧。”

很快蕭木又補充了一句,“回頭可以招募一些沒有飯吃的逃難百姓,每給他們一個饅頭或者一碗飯的報酬,讓他們一起在不需要真正埋放火藥的地方挖坑填土吧。”

這樣一來,蕭木原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挖坑填土的“土方工程”增加了一項實際意義,那就是至少給了那些吃不上飯的難民一個用勞動換飯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