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有分寸,如果真的到了需要詔令勤王的時候,我肯定是不會猶豫的。”蕭木點點頭,對林檎剛剛“保住命才能花錢”的觀點也是十分認同,“來你可能不信,事實上,今議事的時候還有人持有皇太極這次隻是打算在邊關搶掠些財物,不久就會撤兵的想法。”
“怎麼可能?皇太極跑了那麼遠的路,又好不容易破關而入,怎麼可能滿足於隻在邊關搶掠一番就撤兵?”林檎簡直不敢相信蕭木剛剛的話,“皇太極又不是傻子,就算換做是我,也要試著朝京城方向進軍,哪怕是抱著萬一中大獎的心態,嚐試著攻打一下也好啊。”
林檎的法確實十分生動,如果真的能攻下京城,那對於皇太極還有後金來講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中了大獎——無論是從極低的概率上還是及豐厚的回報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倒是反而能夠理解這樣的想法。”蕭木答道,“你我認定了皇太極肯定會朝著京城方向進軍,嚐試著攻打京城,但這也是我們在對於曆史有所了解,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出了你我之外的其他人對這一點肯定是無從知曉,在他們看來,皇太極剛剛在草原之上遭到了大敗,元氣大傷,這次入關劫掠是因為之前損失慘重,才不得不采取的冒險行動,為的是能夠趁著秋收的季節,搶寫過冬的物資回去。”
“所以,按照這種邏輯,之前侯世祿要是不在楊韜他們的配合之下領兵劫營,打敗了皇太極,那麼皇太極這次就不會進關劫掠?難道侯世祿和楊韜他們非但沒有功勞,反而還有罪不成?”林檎則是仍然無法理解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論和觀點。
蕭木當然也無比同意林檎的法,事實上他提到這一點的原因,隻是為了明,對於眼下的形勢判斷有些過於樂觀的臣子大有人在。而對於原本曆史有所了解的蕭木自己來,那些對當下形勢有些盲目樂觀的觀點更像是一種警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無疑更加不會拿京城跟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如果需要的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下令全國軍隊前來勤王的,隻不過時機不是現在,僅此而已。
“戰場之事瞬息萬變,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不定明一早你就會發現,已經到了該下令勤王的時候了。”林檎最後道,“也不定袁崇煥他們已經成功地擊退了皇太極的軍隊,京城可以高枕無憂了。”
很顯然林檎後麵補充的這一句有些為了補充而補充的意味,她的蕭木都很清楚,她的前半句的可能性無疑要比後半句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