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殿試(2 / 2)

蕭木這個主持考試的皇帝一大清早就起床準備,那參加殿試的考生們自然要起得更早,畢竟皇上就住在考試地點,不需要路上花費時間,也不需要被守衛的兵丁檢查有無作弊之物,也不需要等任何人——因為從來都隻有別人等皇上,卻沒有讓皇上等別人的道理。

蕭木準備好了之後,便前往了殿試的舉行地點,也就是建極殿,很顯然,他到達的時候,參加殿試的考生們早就已經在此等候了。

於是又是一陣山呼海嘯的“萬歲”之聲,而且這事關禮儀程度,蕭木也不能讓考生們免禮,於是便隻好受了這三百多人的大禮和跪拜,然後才淡淡地了句,“免禮平身。”

該有的禮儀流程都進行完畢,殿試便可以正式開始了,於是蕭木示意了王承恩一下,下麵的人便把此次殿試的考題公布於眾,讓每個考生都知道了,他們今要寫的文章的主題。

事實上關於殿試出題的問題,雖然已經知道了隻考一道策問,出題的自由度和靈活度比會試要大上不少,但蕭木和林檎後來還有過幾次討論,最後得到的結論就是——還是盡量不要出那種太過於超前,超出了這個時代認知方麵的題目。

畢竟科舉考試是以大明這個時代的評定標準來進行選拔人才的方式,若是在殿試之中出了一道太過於標新立異的題目,不但超出了考生的認知範圍,同樣也會超出閱卷考官的認知水平,到時候就是考生也不知道怎麼作答,考官也不知道怎麼評定的境地,而出了這樣題目的蕭木本人,也同樣沒有閱卷評定的能力,這場殿試就會以失敗而收場,甚至連傳統意義標準的選拔作用都發揮不出來。

而什麼樣的考題才算是符合大明這個時代的考生和考官們的認知,這樣的問題蕭木和林檎自然還是無法判斷。所以到了最後,蕭木親自出題的這樣一個願望終究還是沒有達到,最後此番來參加殿試的貢士們看到的考題,實際是由來宗道擬定的——由於此前已經讓錢謙益和周延儒出過會試的考題,這次殿試的考題自然便不能再用他們兩個人。

雖是由來宗道擬定的殿試考題,但卻跟會試並不完全一樣,這考題之中還是有著蕭木的影子,或者,今的殿試考題,基本上就是由蕭木把主要中心思想交代給來宗道,然後再由來宗道擬出一道成型的考題——由於要符合大明這個時空的認知,所以蕭木交代的中心思想自然十分簡單而明白,同時也十分籠統,那就是當今大明內憂外患,朕該如何施政,才能中興大明?可以,這樣的考題對於參加殿試的貢士們來講,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