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種心不在焉是不經意間的,他們本人當然也想拋開功名利祿地享受一下節日的氛圍,感受一下賞月的心情,但結果卻跟他們希望的有著不的出入,因為他們越是不願去想會試的結果,就越是忍不住地會產生“我要是考中了會如何?”、“要是沒考中該怎麼辦?”、“我考中了而弟弟沒考中又該如何?”、“哥哥考中了我沒考中該些什麼?”之類的問題。
畢竟在大明這個時空,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消息的滯後性比蕭木所在的後世社會要更加嚴重得多,所以盡管蕭木和林檎早就知道宋應星兄弟沒有考中,甚至已經開始研究宋應星到底是不是《工開物》的作者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而作為這件事情的主角,也就是宋應星本人,則是還在為自己的會試成績而感到焦慮。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宋應星兄弟的焦慮無疑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等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過去的第二,也就是八月十六的一大清早,朝廷便會公布本次大明崇禎元年的會試成績,到了那個時候,宋應星兄弟的焦慮就可以結束,取而代之的無疑將會是十分濃重的失望之情。
……
想要在中秋佳節這給皇上帶去些好消息的自然不止這次會試的主考官等人,可以全國上下所有的官員,都在琢磨著給皇上奏報點好消息,或者是送去點奇珍異寶之類的東西,也好在皇上心中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從而有助於自己將來的加官進爵。
當然現在的大明處在一個形勢極其嚴峻的時期,各地的大災情不斷,對於朝廷大官員們來,不要給皇上報去喜訊,能盡量不出事情,在中秋佳節這不給皇上的心情添堵就已經是謝謝地了,至於什麼“降祥瑞”、“中興之兆”這些東西自然也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而且欽監的官員們每夜觀星象看到的都是一些諸如“紫薇暗淡”、“災星四起”的這些亡國之兆,當然沒有辦法硬是成吉祥的寓意拿去蒙騙皇上——當然了,欽監的官員們並不了解,他們現在的皇上對於占星、占卜之類的東西毫無興趣這樣一個事實。
雖這樣,但也不代表所有的官員都沒有辦法給皇上報個喜訊之類的,就算是在這樣一個形勢嚴峻的時期,運氣好的官員總還是存在的,比方大明的福建巡撫熊文燦就是其中的一個。
就在八月十五這一的晚上大概戌時,蕭木和林檎兩個人跟張皇後、田袁二妃等人品嚐月餅,一同賞月的時候,王承恩麵帶喜色地匆匆走了過來,蕭木可以明顯地看到,王承恩的手上拿著一份奏章。
很快蕭木便看到了王承恩送來的奏章內容,然後便感慨了一句,“沒想到熊文燦辦事的效率竟然會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