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形勢(1 / 2)

蕭木和林檎在變著花樣地為怎麼賺更多的錢兒絞盡腦汁,甚至不惜拿“皇家禦用”作為噱頭還賺錢,然而在眼下這個時空的世界來,為了錢糧而發愁的絕對不止是蕭木一個,事實上此時的皇太極的焦慮程度,絲毫不比蕭木來得低。

皇太極的焦慮確實也很有道理,畢竟從國家的層麵來講,即便是最近這些年一來一直是勝少敗多哦,但皇太極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大金的統治眼下還十分的脆弱,完全不像隔壁的大明一樣家大業大,經得起失敗,從父親努爾哈赤贏得薩爾滸大戰的勝利以來,明國一方在同大金之間的戰爭已經連續輸掉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大明的國力還能保持在一個相當的水準,如果真的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的話,皇太極相信明朝朝廷隨時都可以動員起一支十幾萬的軍隊出來——盡管他們此前已經先後多次葬送了好多的軍隊。

但大金一方就完全不是這麼財大氣粗了,盡管跟明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是處於勝利者的一方,但大金的力量跟明國相比起來無疑還是十分薄弱,至少大金需要從明國的進內購買糧食、鐵器,而從來沒聽過明國什麼時候需要從大金進口這些物資了。

再加上最近的年景不好——整個大明北方幾乎都是大旱,作為比大明比方還要再北方的遼東,當然也逃脫不了大旱的命運,老爺在決定氣候年景的時候,自然不會按照不過勢力占領的地盤進行差異化的區分對待。

除了大旱以外,遼東這裏跟關內相比也是更加寒冷,如果在秋收之前幾,氣驟然變冷,甚至開始上霜,那對大金的農業來無疑也是致命的——雖然大金的勇士們全都認為種地這種事情毫無前途,還是在馬上奪取戰功才是豪傑,但大金的勇士們無疑也是需要吃飯的,今年的年景不好,遼東的土地就種不出足夠的糧食,而皇太極又不可能不讓大金勇士吃飽飯,那無疑就要讓漢人包衣挨餓,挨餓勢必又會導致大量的漢人包衣死亡,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可以給大金種地的人就更少,於是產出的糧食又會進一步減少……

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已經在皇太極的腦中形成了好些日子,每當考慮到大金的將來的時候,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就會自己跳出來,讓皇太極焦慮不已。

尤其是在不久之前,大金還在征服察哈爾部蒙古節節勝利,眼看就要獲取全功的節骨眼上功敗垂成,被無恥的明國軍隊偷襲得手,又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額昂原本就是勉強才能得到維持糧食物資供應的大金的狀況急轉直下,勇士們吃飯的問題毫無疑問就是壓在皇太極肩上的重擔,如果不能讓勇士們好好地吃飽吃好,那也就意味著他這個大汗的位子肯定是坐不穩了。

而且更有甚者,在輸掉了跟明軍的這場遭遇戰,全軍不得不放棄在草原上原有的勝利果實而撤回遼東舔舐傷口之後,皇太極發現自己那些原本就有些桀驁不馴,對自己得到汗位感到不滿的兄弟們也變得不那麼規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