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木心中十分清楚,引起這次兵變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不是畢自肅“治軍無方”。而是朝廷的欠餉,從這個方麵來看,畢自肅跟他的兄長畢自嚴一樣,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典型,雖蕭木用的是“赦其無罪”的話,但他的心裏卻十分清楚,畢自肅根本就是無罪,用不著自己這般“寬宏大量”地“赦免”。
畢自嚴自然不可能會有什麼埋怨的話語對皇上去,反而還要代他的弟弟請罪,些弟弟“治軍無方”、“禦下不嚴”的話,但蕭木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畢自嚴的這些話完全是為了保全自己這個皇上的麵子。事實上在畢自嚴被召來之前,蕭木才了解到,畢自肅已經連續九次上疏,請求朝廷撥銀給士卒發餉,但畢自嚴雖然是他的親哥哥,卻沒有銀兩可發,最終才引發了這次的兵變。所以,這件事上,畢自嚴根本不需要代他的弟弟向蕭木請罪。
“前日在張家口抄沒的通虜商人的家財,除去之前商定用於浙江救災的之外,還剩餘一百餘萬兩,朕決定撥六十萬兩,運往遼東,作為軍餉發給當地士卒。”蕭木終於艱難地決定道,當然,這決定的艱難並不是蕭木不願意從自己的內庫往外掏錢,而是他也深深感到了一種無力感,畢竟他內庫裏的銀子也是之前抄沒範永鬥、王登庫他們那些商人得來的,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以大明現在的狀況來看,用不了多久很快就會花光,到了那個時候,蕭木可真不知道再有類似的事件,自己該怎麼辦了。
同時蕭木又想到了曆史上的崇禎皇帝,至少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曆史上的崇禎皇帝應該並沒有得到範永鬥、王登庫的家財——畢竟曆史上的崇禎皇帝不可能跑出皇宮,接觸到什麼梁豔陽、杜老六這些人,也就沒有順藤摸瓜,一直查到範永鬥他們私通後金的事情上了。
想到了這裏,蕭木又對曆史上的崇禎皇帝充滿了敬意——很顯然自己在發了一筆橫財之後,現在麵臨的情況都已經是相當糟糕的程度,讓自己焦頭爛額了,而原本的崇禎皇帝,無疑比自己更加缺少銀兩,蕭木實在是無法想象,原本的崇禎皇帝是怎樣堅持處理這麼大的一個爛攤子,而且連續努力堅持了十六七年的。
不管怎麼,皇上又一次從自己的內庫裏麵撥銀子來補國庫的虧空,這對在場的所有大臣們來,無疑都是一個好消息,蕭木的這個舉動也自然相當於是一種“高風亮節”的表現,至少可以為他贏來“寬行節儉”的名聲——畢竟曆史上那麼多的皇帝都喜歡花錢給自己修宮殿、選美女之類的,蕭木非但沒有這些情況,反而還自掏腰包,顯然跟那些無道昏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