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來宗道這些大臣則就完全不同,他們對於治國這件事情無疑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同樣是浙江大水和福建兵敗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兩件事情可以足足地議論上一整而沒有得到最後的結果,還要靠蕭木和林檎大半夜地商量好久,才能最終做出決定。而且蕭木最後的決定也必須要足夠合理,合理到大臣們無法提出任何的質疑,整個方案最後才能得到通過。
所以對於有著“聽話”這一優良品質的駱養性和曹化淳,蕭木並不是十分擔心,什麼時候有空閑,隨便地他們叫過來——當然是分別秘密地叫來,然後把自己的命令跟他們交代一番便可以了,心情好的話也可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他們講一下,也好讓他們更加清楚各自的差事,更好地完成任務。
想到了這裏,蕭木也終於有點理解了為什麼明朝的廠衛現象如此嚴重的原因——廠衛用起來明顯比大臣要趁手許多,作為統治者的皇帝自然願意信任,然後把更多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去辦。
同時蕭木也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畢竟自己是手握無上權力的皇帝,如果哪自己真的對權力上了癮,大肆地啟用這些不問三七二十一就堅決執行自己意誌的廠衛,那麼整個大明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
不過蕭木僅僅是想了一會便放棄了繼續思考,一來是因為他的感冒還一直沒有好,這種高難度的問題讓他感到有些頭疼;二來則是蕭木覺得自己一時半刻還發展不到那種大獨裁者的程度,明明自己連政務都甩給內閣去處理,隻有這種極其嚴重的問題才出來做些決定,試想,又有哪個癡迷權力的獨裁者會像自己這樣呢?
因此,從昨在王靜遠家收到了兩份急遞開始算起,到了今上午,大概不到一的時間,這兩件對大明來雪上加霜的大事件總算是告一段落——當然,這並不是指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可以高枕無憂了,事實正好相反,兩個問題都還沒有開始著手解決,隻不過是有了一個解決的方案,最後的效果,還要看方案的實施情況,考慮到大明疆域遼闊,交通不便,最後的結果反饋至少也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蕭木現在能做的就隻有老老實實地等待結果而已。
“懸而未決,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每都要提心吊膽。這才兩件事情就已經這麼累人了,可千萬不要再有這種煩心的壞消息傳來了……”回想起昨一整的爭論不休,此時略感心力交瘁的蕭木由衷地盼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