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內庫(2 / 2)

“根據駱養性的奏報,這次的案子,所有的抄沒所得大概有兩百萬兩,這還不包括範永鬥、王登庫他們大量購置的田產、房舍,不過田產一時不能徹底清量,房屋也不好變現,所以現在能動用的,就是那二百萬兩的金銀和浮財。”提起從張家口的商人們那裏抄沒來的財產數量,蕭木的表情也是變了幾變,畢竟這對於他來無疑是一大筆巨款,能讓畢自嚴激動得差點哭出來的巨款,自然不會讓蕭木無動於衷。

“原來有這麼多錢。”林檎也不免有些震驚,“看來跟關外的蒙古人做生意真的很賺錢……”

“隻是可惜這個錢也隻有那些全力追逐利潤的商人才能賺,大明的朝廷就賺不來。”蕭木也十分遺憾地道。

“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不是討論過,要是讓大明的朝廷來做這個生意,能不賠本就不錯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隻有‘官督商辦’才是最合適的。”林檎道,隨後又提了一個問題,“不過張家口辦了那麼大的案子,難道來宗道他們這些閣老、尚書們不知道會有髒財抄沒嗎?今怎麼也不至於這麼激動的啊。”

“這我也是剛剛知道,因為張家口的案子是我派駱養性帶著錦衣衛去辦的,所以抄沒回來的髒財實際上就算是我這個大明皇帝的個人財物,不用充歸國庫的,跟那個戶部尚書畢自嚴沒什麼關係。”蕭木向林檎解釋了一番他也是剛剛了解到的“常識”,最後總結著道,“總之就相當於我自掏腰包,那我自己內庫的錢,給國庫投了一大筆使投資的感覺差不多。”

“使投資……”林檎對蕭木的這個形容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其實這不就像是左手倒右手?反正不管是內庫還是國庫,其實都是你這個大明皇帝的錢。”

“道理是這樣,但這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蕭木於是又林檎“科普”起了他也同樣是剛剛才明白的新知識,“國庫的錢就是每年收上來的稅,基本上年年都有,理論上應該每年都差不多,同時跟朝廷的支出,當然現在大明的狀況是每年稅收越來越少,支出越來越多。而內庫,就純粹是相當於我這個皇帝本人的錢包,裏麵的錢可以都是我的零花錢,而且不是想國庫那樣有著穩定的來源,這次用內庫的錢去賑災,也就是一錘子買賣,等到把內庫的錢用光了,短時間之內就不會再有了。”

“所以,這次你把內庫的錢全都花光了?”林檎繼續問道。

“還沒有,我還留了一些作為應急使用。”蕭木搖了搖頭否定道,“而且我也不能什麼事都用內庫的錢來解決,這樣下來,朝中的那些大臣知道我這個皇帝什麼事都會自掏腰包,就不會努力做事,遇事也不會積極想辦法,而是依賴上我的內庫,而且他們花起錢來恐怕也會不知節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