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來宗道/袁崇煥/王在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個大臣見到了蕭木之後,自然還是要大禮跪拜。
“諸位愛卿平身,不必多禮。”蕭木這次表現得不錯,沒讓三個大臣把那一套禮節做完就提前宣布了免禮。
“謝皇上。”三人這才恭恭敬敬地站起了身子。
“不知皇上召臣等前來,有何要事?”來宗道作為內閣首輔,率先開口問道。
“嗬嗬。”蕭木先是笑了一聲——反正此時林檎不在,蕭木可以肆無忌憚地用“嗬嗬”這個表達方式,然後道,“時值盛夏,朕聽聞煤山景色秀麗,特請幾位愛卿前往觀賞,不知愛卿是否有意?”
來宗道幾人聞言先是一愣,對蕭木的話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畢竟煤山是什麼樣的他們全都了解,雖然有著一個“山”的名字,但實際上不過就是皇城北麵的一個土坡而已,實在想不出能有什麼“秀麗”的景色,能讓皇上如此動心。
不過即便是心裏對皇上的審美水平有所懷疑,但在表麵上肯定是不能表現出來的,畢竟關於這種風景到底是不是秀麗的問題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然皇上都了煤山風景秀美,那就是秀美,任何一個智力水平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在這種問題上拂逆皇上的意思。
於是來宗道他們齊聲答道,“臣等不勝榮幸。”
“如此甚好,那我們這就出發吧?”蕭木見臣子們對於他的提議欣然答應,自然也是十分滿意——畢竟他自己也知道煤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秀美的風景可看,那無疑他的一個托詞罷了,但現在看來,他的這個托詞似乎被來宗道他們理所應當地接受了。
在心裏嘀咕著明朝大臣們的審美水平,帶著作為後世穿越者對審美的優越感,蕭木便跟著他們一同走出了大殿,朝著煤山的方向出發了。
走在路上,蕭木跟三個臣子之間當然也要些朝廷公務,由於兵部尚書王在晉、還有薊遼督師袁崇煥全都在場,他們很自然地就聊起了遼東形勢的話題,這顯然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就算蕭木想要聊些西南土司的問題,那除了內閣首輔來宗道之外,其餘的兩人肯定就沒有什麼可的了,當然事實上蕭木他自己對什麼西南土司的問題也是一無所知。
一路上蕭木都在聽著袁崇煥、王在晉著他們各自對於遼東防務的看法,兩人時不時地還有些分歧和爭論,而來宗道則是居中調停、統籌兼顧,充分發揮了一個內閣首輔應有的作用,而他自己則是並沒有什麼觀點——畢竟跟袁崇煥和王在晉相比,來宗道對於遼東事物的了解實在可以得上是有限。
“這裏就是煤山,景色果然還是不,不錯……”很顯然這個時候的煤山跟後世已經成為了公園的景山區別很大,至少從各種意義上,都稱不上一個什麼“景點”——無論是自然景色意義,還是曆史紀念意義,畢竟眼下的時空並沒有人在這裏自殺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