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給蒙古人售賣這些物資並不會給大明帶來太大的威脅,商人們賺了錢還能“孝敬”給各級守將不少,這也是將領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侯世祿當然不會為了這種事情而題大做,斷了手下所有將領的財路,畢竟他也是帶兵之人,深知帶兵的花費之高,尤其是每個將領的心腹家丁,更是恨不得武裝到牙齒,每都要花費大量的銀子。
所以此前侯世祿對此事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個對大家全都有好處的雙贏,甚至可以是“三贏”、“四贏”的事情——蒙古人得到了急需的物資、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他們的實力也得到了增強;商人們辛苦進貨,又辛苦運貨賣貨,最後賺到了不菲的利潤;宣府的各級守將們得到了商人們的孝敬,有了朝廷軍餉之外的錢財來武裝他們的精銳家丁。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連大明朝廷,似乎都能夠從這違禁的交易當中得到間接的好處,畢竟在這些犯禁的商人們的幫助之下,蒙古人的實力也得到了增強,可以更好地跟建奴作戰,幫助大明朝廷牽製住一部分建奴的勢力。
所以,直到範永鬥、王登庫等人開始跟建奴做生意之前,這樣“四贏”的模式一直在平穩地運行,各方都從中獲利,侯世祿當然也不會逆勢而為——或者是為了讓手下們安心,也可能是為了得到錢財養兵,也可能是在兩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他同樣也接受了那些商人們的孝敬,雖然他跟商人們並沒有深交,接受的都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常例銀子”,不過作為宣府總兵,他受到的錢財數額自然不會太。
然而讓侯世祿最為憤怒的就是,範永鬥,王登庫這些商人竟然能夠如此得貪得無厭,一個個本來都已經是腰纏萬貫了,卻還不滿足,反而膽子越來越大,竟然跟建奴做起了生意來,現在東窗事,不但破壞了一直以來的“四贏”局麵,而且還讓侯世祿這些收過他們“孝敬”的將領們瞬間陷入了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麵——很顯然侯世祿作為一個武將,根本無法想象,商人們在巨大的利益麵前能夠達到何等瘋狂的程度。
侯世祿所的這些,跟駱養性之前的猜測幾乎完全一致。
“王登庫總共給我送過三次錢,最近的一次是年前的時候,大概是臘月二十二,那王登庫給我送過一次錢,應該是白銀一千兩,駱大人回頭可以查看一番,看看王登庫的賬冊之中有沒有記錄。”侯世祿把該講的事情全都講完,最後提了一下他收取銀子的情況,也算是給駱養性驗證王登庫賬冊真偽提供了一個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