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士氣(2 / 2)

盡管皇太極還有跟隨在他周圍的親兵高聲大喊著,但也隻能影響到跟隨在他左右的少數人馬,現在戰鬥的關鍵似乎已經不是直截了當的短兵相接,反而是雙方比起誰的嗓門大來了。

很顯然在這方麵的較量上,明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畢竟皇太極清楚地明白明軍早就想好了這個奸計,是主動出招的一方,而且明軍剛剛殺到,人馬集中,所有人有組織地、整齊劃一地高喊,其聲勢自然比倉促應戰,各自為政,如同一盤散沙的建奴這一方要大得多。

而且皇太極在這方麵也隻能接招,卻毫無還手之力,畢竟他就算命令手下的親兵們一齊高喊,“侯世祿已經死了”,明軍那邊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引來明軍的嘲笑,自己一方的士氣反而會更加低落了。

實際上建奴一方的士氣確實已經基本低落到了穀底,就算是是皇太極親自帶領的,剛剛被他鼓舞起士氣的親兵們,聽到了明軍高喊的“奴酋多鐸已經授”這樣的話,也是心中遲疑,雖然皇太極馬上就辟了謠,而且動他們一起大喊辟謠,但每個人的心裏還是有些不敢肯定——因為他們都清楚地知道,現在明軍殺來的方向,正是最開始的時候多鐸貝勒帶人出營追擊的方向,現在明軍已經殺了過來,但卻不見多鐸貝勒的蹤影,這意味著什麼也是可想而知。

皇太極周圍的親兵尚且如此,那些本來還在忙著救火,現在還沒來得及穿戴皮甲的建奴們就更加慌亂了,沒有皇太極這個主心骨在他們身邊,他們便群龍無,每個人心裏都仿佛感到末日就要來了一樣,任憑建奴的軍官如何大喊辟謠,都無濟於事,事實上即便是大喊著辟謠的建奴軍官,心裏也同樣沒底。

這樣的情況在整個建奴大營之中比比皆是,而這樣情況的建奴才占了所有建奴的絕大多數,可以明軍的這一招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建奴的士氣跌落了穀底,畢竟車轍脖子喊上幾聲對於明軍的兵將來基本上跟“吹灰之力”也差不了多少。

所有建奴的士氣全都陷入了低落,但這卻也不是絕對,至少就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多爾袞。

這其中的原因也十分簡單,自從他們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逼給父汗努爾哈赤殉葬之後,這個世上就隻有他們兩兄弟是最親的人了——雖然阿巴亥還有一個兒子阿濟格,是多爾袞和多鐸同父同母的哥哥,但阿濟格年歲已長,兄弟的感情遠比不上同樣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

所以,聽到了明軍耀武揚威地到處吆喝著“奴酋多鐸已經授”這樣的話,多爾袞沒有辦法不怒火中燒,在他眼裏,明軍的喊話是對他弟弟最大的侮辱,無論他的這個親弟弟是死還是活,他都決定要衝進戰陣之中,讓侮辱他弟弟的明軍付出血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