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這個版本的章節排布跟蕭木以前讀過的版本也不一樣——共有二百四十回,而不是後世常見的一百二十回,就是相當於把後世的每一回全都拆分成了兩回,或者用更確切的法是,後世的常見版本是把嘉靖版的兩回合並成了一回。
而且每一回的名字也有所不同,至少蕭木熟悉的後世常見版本的第一回的名字“宴桃園兄弟三結義、斬黃巾英雄立功”在嘉靖版本就不是這樣叫的,雖然故事的內容當然還是一樣的。
所以蕭木對於這本書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就跟在在畢業將近十年之後,再次見到之前從未謀過麵的中學同學時候的感覺差不多。
隻是蕭木找來了書,翻開之後還沒有讀上兩頁,王承恩就進來了。
見時間不早,而且皇後娘娘已經離開回去休息了,王承恩心裏估計著蕭木的夜宵肯定已經用完了,於是便進來打算收拾餐具,這便看到了正拿著《三國演義》讀得津津有味的蕭木。
“皇上!”王承恩看到在讀書的蕭木當時就著急了起來,話的聲音似乎都有些變了,“太醫剛剛才囑咐過不可過於勞累,皇上為何又熬夜讀起書來了?”
蕭木這才注意到王承恩進來了,笑著揮揮手道,“朕讀得既不是奏章,又不是經義,不過是本雜書消遣一下時間,不礙事的。”
王承恩這時已經顧不上收拾餐具了,對於蕭木這種打著哈哈想要糊弄過去的做法當然並不買賬,“即便是消遣,也大可不必在這個時候點燈熬油地讀啊,別的先不,對皇上的眼睛定然是有損害的。奴婢勸皇上還是聽從太醫的囑咐,明白再讀也不遲。”
蕭木本來想忽視掉王承恩的勸阻,任憑王承恩怎麼規勸,仍舊我行我素。但蕭木很快就現自己似乎看了王承恩堅持原則的程度,大有蕭木不放棄讀書,他就要規勸到底的架勢。
而且被王承恩這麼一攪和,蕭木讀書的興致終於也沒剩下多少了,所以蕭木無奈之下也隻好聽從了王承恩的勸諫,“真拿你沒辦法,那朕就聽你的,今晚先不讀了。”
“皇上英明!”王承恩見蕭木終於聽從了自己的勸諫,心裏也是十分高興,激動地拍了拍了一句蕭木的馬屁之後,這才安心地做起他原本要做的事情——收拾宵夜的餐具。
不過王承恩剛開始收拾餐具,就被蕭木給打斷了,“那些碗筷先不急著收拾,反正朕現在也睡不著,又不能讀書,你就在這陪朕話吧。”
“奴婢遵旨。”王承恩聽了蕭木的話,當然恭敬地答應了下來。
“這裏就朕跟你兩個人,你也不用太注重那些禮數了,不然聊也沒什麼意思。”蕭木道,指著一個凳對王承恩道,“你先坐下,朕有些話要好好跟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