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推斷與說服(2 / 2)

來宗道所的事情,蕭木卻恰恰並不知道,“原來大明也並不是什麼事都沒做嘛,這麼一個‘物資封鎖’的戰略還真是一個好主意,這招絕對能讓皇太極惡心得夠嗆,自己果斷還是應該繼續堅持執行這個辦法!”

但蕭木自然不會把這些表現在臉上,而是做出早已知之的樣子,輕輕咳了一聲,繼續道,“愛卿所言不錯,再加之我大明嚴禁向遼東建奴手中運糧,偽後金皇太極等人吃不飽飯,狗急跳牆之下,引兵叩關而入,妄圖在關內搶掠,便也是自然之事了。”

蕭木從後金糧食物資不足的角度分析著,自我感覺也十分了良好,甚至恍惚間找到了赤壁之戰之前,周瑜在戰和不定的孫權和東吳群臣麵前分析曹軍情況,得出“曹軍必敗,我軍必勝”結論時候的感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己得出的“皇太極肯定將會引兵犯境”這個結論不太好,或者很不好——打仗哪有好事?尤其是現在的大明軍隊和後金的軍隊打仗,能夠做到不大敗虧輸就已經是謝謝地了。

總而言之,蕭木所想要表達的就是,自己既有十分可靠的消息來源——穿越者對曆史的記憶,又有十分縝密細致的分析——後金缺少糧食物資,要入關打劫。所以皇太極將要引兵犯境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一樣肯定了。

來宗道自然也明白了皇上的分析,也覺得皇上所的確實很有道理,但他的心中還有一個巨大的疑問無法解開,於是便開口問道,“皇上所言極是,偽後金皇太極確實極有可能因為糧食不足的緣故引兵犯境。但皇上之前所,皇太極將會領兵直逼京城,兵臨城下,這又是為何?我大明九邊均是精銳,尤其遼東現為袁崇煥駐守的關寧鐵騎,他皇太極縱然有心,想要入關卻也不能輕易得逞。”

蕭木差一點就被來宗道給問住了,確實,自己剛才的分析隻能明皇太極又很大的可能性會引兵來犯,但自己又是怎麼知道皇太極一定能夠突破邊關的封鎖,直逼京城之下的呢?就算是自己派了再厲害的細作去了遼東,也隻能打探到皇太極要出兵,總不能把戰爭的結果都提前打探出來吧?——換句話,即便細作打探出來了所謂的“戰爭結果”,那也肯定是“我大金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畢竟皇太極為的後金領們肯定是對自己這一方充滿信心的。

“咳咳。”蕭木的麵色一度有些不是很好看,林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正當林檎想著蕭木該怎樣向來宗道解釋這個問題,或者如果蕭木不出話來的情況下自己應該在點什麼把這件事情揭過去的時候,蕭木又開口了:

“我大明九邊雖是精銳,袁崇煥也是國之幹臣,關寧鐵騎也頗有戰力。”蕭木先是違心地“誇獎”了一下大明的邊防軍隊,畢竟自己作為皇上,總不能大明的軍隊全都是不堪一擊的垃圾吧?然後話鋒一轉,繼續道,“但我大明北方邊境長達萬裏,總有些許地方守備薄弱,或者防備鬆懈,被皇太極鑽了空子加以利用,便可叩關而入,直逼中原腹地。”

蕭木見來宗道似乎還是沒有被自己服,又繼續道:“尤其最近蒙古諸部與偽後金之間暗通款曲,狼狽為奸,若是皇太極領兵借道蒙古,避開袁崇煥和關寧鐵騎,從九邊薄弱之處入關,也是極有可能。”

實際上關於蒙古和後金的關係蕭木也並不是很清楚,隻記得後世看過的電視劇裏麵,順治皇帝,也就是皇太極的兒子,他的母親,也就是著名的孝莊皇太後,就是來自蒙古部落。所以蕭木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蒙古諸部和後金之間的關係應該相對比較親密。

而蕭木所的“借道蒙古”的戰略,倒確實是曆史上真實生的,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太可能,但細細想來,卻是極具操作性,讓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涼氣——這當然是指大明一方的,若是皇太極提前知道了這個辦法,肯定是歡呼雀躍才對。

雖然對於戰爭的結果無法“刺探”,但是一些戰略戰術自然是可以打探的,就比如這個“借道蒙古”,就被來宗道認定為皇上派人打探到的重要情報。

在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番解釋之後,蕭木也並沒有給來宗道太多的反應時間,而是親自走向前去,將來宗道攙扶起來,誠懇地問道:“我大明的形勢如此嚴峻,朕甚感艱難,愛卿真的還要執意辭官,離朕而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