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人員編製,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起碼能治好新光明廠一半的病。”李路道。
王嘉慶思索良久,凝重地道,“這兩點是獨立的,也是相互關聯的,想必遇到的阻力會很大。”
精簡人員就要裁員,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就勢必要壓縮其他方麵的投入,無論哪一點,涉及到的都是職工們切身的利益。難度可想而知。李路有一點沒出來,那就是國企受到上級領導機構行政命令的控製,很難像私營企業那樣憑借著負責人的意識來行事,就更難把負責人的意識徹底貫徹了。
王嘉慶這麼一通折騰,想保住的不就是他個人對新光明廠的經營意識上的控製嗎?要當好國企領導不容易,一方麵要應對上級的行政約束,另一方麵要麵對風雲變幻的市場。
“怎麼改吧,紅星廠和奮遠公司,打算怎樣來入股新光明廠?”王嘉慶沒有就之前的問題繼續探討,轉而詢問一些能夠得到肯定答案的事情來。
李路心裏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在靜觀其變的十多裏,他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重新把事業做了規劃,因此胸有成竹。
“我會成立一家投資公司來做這個事情,技術、貿易等其他方麵的合作,改製後的新光明廠再分別和紅星廠或者其他什麼公司去談,投資公司隻做資金方麵的注入。”李路道,“這涉及到我這邊的重組,需要點時間。”
王嘉慶道,“那再好不過。這樣會省掉很多麻煩。”
“是這樣考慮的。”李路道,“香港永基集團注資,應當是避免不了的。你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
王嘉慶凝重地點頭,“我明白,隻要我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會竭力維護新光明廠的利益。不過你得盡快理順情況,上麵的風向有些搖擺,現在大家心裏都不踏實。”
“我也聽了,我相信堅持下去是一定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來的。”李路笑著道。
王嘉慶忽然,“李,我很佩服你樂觀的心態,你總是有很充足的信心,我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路笑著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我知道,但對未來充滿信心一定是好事。”
“得好。”
笑了笑,王嘉慶問道,“趙旭遞交了辭職信,鄭書記已經簽字批準,我這邊還壓著。”
“簽了吧,他已經不適合再擔任這麼很重要的職務。”李路道。
“行,簽了我就馬上上報,這事可就回不了頭了。”王嘉慶道,“對公安保衛處副處長的人選,你有什麼建議?”
李路笑著,“王廠,我已經被開了,這個事你問不著我。”
“不問你問誰去?”王嘉慶道,“公安保衛處一直是你在管理,對整支隊伍的情況你最了解,誰有能力上你不要你心裏沒個數。”
李路也不矯情,略微思索了一下,,“有三名同誌。王士貴,何帆,趙榮軍。”
笑著擺了擺手,王嘉慶道,“王士貴就算了,他當不了副處長。”
王士貴是他的親戚,他大舅的大孫子,三十左右歲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