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晚點我就找他聊聊,在此之前,想聽聽你的看法。”李家華道。
李路微微感慨著,“其實我的看法很簡單。你認準了她,那其他方麵就都是次要的了。隻要你們開開心心幸幸福福的過日子,我想,時間長了,老爹老媽也會接受。”
他頓了頓,,“我倒是認為,於曉曼的父母那邊的阻力比較大。她父母是很好的,照他們以前的法,女兒,是不嫁了,不給自己家裏丟人,也不給別人家丟人。到底,還是觀念上的問題。”
“我一定能服他們,這一場硬仗,怎麼著我也要打下來。”李家華很堅決地道。
李路,“我支持你。”
有了李路這句話,李家華放了一半的心。家裏人都知道,盡管李路隻是排行第三,但是很多時候,李路的話是最管用的。然而李路卻沒李家華那麼樂觀,因為他非常清楚,婚姻大事這些,通常情況下,是輪不到平輩發表意見的。
誠然,李國光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農知識分子,這方麵的觀念相對開明一些,不會有“包辦婚姻”這種思想,秉承的,是新時代婚戀自由的觀念。但是,他絕對不會開明到可以接受一名有“汙點”的兒媳婦這個程度。
最關鍵的在於,其他事情上麵,李路的話通常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但是在關乎到傳宗接代的大事上,李國光很有可能是不會讓李路插嘴的。
不管如何,李路都要努力促成此事。於曉曼是個好女人,他同樣傾向於看到二哥能和於曉曼走到一起生活。
兄弟倆站在那裏眺望著不斷被煙花點綴出光彩的夜空,南海北地聊,不可避免的聊到了工作,隨即話題又跑了回來,回到了那位失蹤了四年多的大姐頭身上。
“滿打滿算,四年多五年了。”李路感慨著,“當年走得太匆忙,沒來得及了解情況,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
李家華笑道,“你當年才多大,十五六歲,什麼都不懂,了解什麼情況。”
兩人陷入了回憶。
1976年,對華夏人民來,這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是讓人絕望心碎的一年。一月總理逝世,人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七月,軍隊威望支柱第一元帥逝世。九月,為人離世,塌了下來。那一年的十月發生了很多影響了很多人一輩子的事情。具體到百興村,很多人家平靜的生活都在這個月裏被徹底的打破了。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導致上層信息的嚴重滯後,在許多地區迎來撥開烏雲的時候,最後一波烏雲且籠罩了陸港地區。
李路被爺爺的老部下帶走送進了部隊,李國光一家被送到了某農場勞動,爺爺那一代從重慶遷移至此地的劉霞一家受到了波及,二十歲的劉霞被家人送上了出國的輪船從此不知所蹤……
“我打聽過了,她爺爺已經被平反,可是劉叔沒辦法聯係上她,不知道她能不能得到國內的消息。”李家華歎息著道,“霞姐的爺爺原來是國民黨的高官,成分就有問題,也許她再也不敢回來了。”
李路搖頭道,“人們已經開始正確對待曆史,不管怎麼,霞姐這一代人,是無辜的。我能感覺到,她肯定能知道國內的情況,肯定會回家來。”
“但願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