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一般了!
且不論現在能夠生產汽車的工廠就那麼幾家,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汽車的絕對隻有紅星廠這一家。隻是姚太航當時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似乎隻有組裝這一部分在運轉,那些零部件是從哪裏來的?
帶他參觀的馬金濤沒有,他也沒有問,但對紅星廠的技術實力,已經有了一些改觀,又有馬金濤這位材料研究領域的大師在,他怎麼也是要等李路回到的。
不怪姚太航有上當的感覺,因為紅星廠在航空發動機研發這方麵,是完全空白的,甚至連基本的設備都沒有。
李路連忙,“姚老,我絕對沒有欺騙你。相信你也看到了,紅星廠在航發研究方麵的基礎是空白的。”
“你這個同誌,很不誠實!”姚太航氣得瞪眼。
馬金濤嗬嗬的笑著,“姚老,你盡管聽他一。”
“你吧,什麼好消息。”馬金濤的麵子必須給,姚太航很清楚,材料工藝對航發有多麼重要,馬金濤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幫手。
李路尷尬的笑了笑,,“姚老,你把所需要的設備拉個單子出來,我保證三個月之內給你弄到手。”
“三個月?”姚太航又瞪眼。
馬金濤咳嗽了一下,代為解釋道,“姚老,李的設備,指的是進口設備,國產設備很容易,他是紅星防務公司的總經理,發個意向出去,國內的工廠都會搶著供貨。”
“進口設備?美國的還是日本的?”姚太航一下子語氣就好了不少,這老爺子是絕對的隻認設備不認人的。
李路自信地道,“您隨便挑,或者我給您找一份世界技術領先水平設備目錄來,你照著拉單子。百分之百不敢,大部分我還是能買到的。”
這個就不是誇海口了,他與那麼多西方軍火企業有良好關係,買回來不是什麼難事。這就是這個時代環境的好處——美國親密過來,歐洲國家就更不可能放棄貿易機會了。
甚至在六七十年代,英國人都敢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把三叉戟客機賣給華夏。而且,北約國家當中,第一個把航空發動機賣給華夏的,正是英國人!
197年月,尼克鬆訪華,這一年的年底,英國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把斯貝發動機賣給了華夏!
這可比美國正式啟動與華夏在航空領域技術合作早了差不多十年!
事實證明,隻要漏個口子,美國身後那幫弟,比他們的大哥都要迫不及待——隻要有錢賺!
歐洲國家在對華軍售這一塊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顧慮的,因為他們非常肯定一點——華夏不可能跨越上萬公裏對他們產生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要李路揮舞著美元發出采購意向,不把美國企業計算在內,歐洲國家的企業都會嗅著富蘭克林的味道蜂擁而至。
這是一個如果用美元解決不了問題那就用更多美元的時代。
馬金濤肯定地對姚太航,“姚老,李的是真話,你也看過我們材料實驗室的設備了,世界先進水平。”
緩緩的點了點頭,姚太航開始有些激動了,但還是很冷靜地問道,“人手呢?光靠我帶來的這些人,可支撐不起S-7項目,更別Y10這個大項目。”
“重點是S-7項目。”李路嚴肅地道,“姚老,一個月內,我給你一個航發工廠。”
“什麼?”
李路重複,“我給你一個航空發動機工廠的全部人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