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用石油換?(1 / 2)

用不歡而散來形容這第一輪談判不太準確,雙方依然是在友好的氣氛中握手宣告結束第一輪談判的。

艾哈邁德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應,合同自然的八字的第一撇都沒法畫上去。上億美元的生意,豈是三言兩語能談下來的。不管李路還是裴磊等人,都不覺得這有什麼遺憾的。

沙普爾那邊之所以這麼快速地就達成了一億多的合同,是因為那是他急需的——反正都是要買的,何必把時間浪費在談判階段。

白了,沙普爾是剛需,艾哈邁德是投資。

李路慶幸的是,談判由他來主導和做主,否則在有相關部門幹涉的情況下,情況恐怕會更複雜。

談判的最後,艾哈邁德既沒有提出觀看矛與盾的演示,也沒有表示要購買獵狐反坦克導彈係統。

李路自然是任君選擇。

先結束第一輪談判,讓大家都有一個重新考慮的時間,亦是通常的做法,甚至在一些國家級別的重大問題上,這個考慮的時間長達數年甚至十幾二十年,也並不奇怪。

才離開前半樓,萬山就急匆匆的過來,低聲道,“班長,沙普爾到處找你,差點要通過通道口,向平正在竭力攔著。”

“去,請他到會議室。”李路道。

萬山連忙去了。

裴磊等人停下腳步。

李路,“八成是沙普爾得到了什麼指示,裴工,馬工,你們先回去,我和牛老師過去看看情況。”

“好。”

裴磊和馬金濤上了車,由司機分別送回紅星防務公司和紅星拖拉機廠。這二位都有重要項目在手,前者一直在搞亞洲虎坦克的改型研究,這會兒又接了一個“獵狐”燙手芋頭,後者肩負著基於紅星海獅開發出輕型客車的使命,也是李路急需的利器,因此都忙得很。

李路猜得沒錯,沙普爾從代表團團長那邊得到了明確的指示,效率出奇得高。戰事如火如荼,扭轉戰局劣勢迫在眉睫,效率都是逼出來的。

與艾哈邁德不同的是,沙普爾急需坦克,甚至獵狐這一類的反坦克武器都無法滿足。因為開戰初期,伊朗損失了大量的坦克,急需補充。首選自然的是能夠壓製住對手的亞洲虎坦克。

隻是,他們沒有錢。

革命剛剛結束,正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結果戰爭就來了。與發展了二三十年的伊拉克相比,經濟實力層麵,伊朗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是,伊朗的經濟要發展起來並不困難——它擁有超過伊拉克的石油儲量,並且毗鄰波斯灣,運輸更加的方便。

但是,也正是因為革命剛結束,又遇上戰爭,導致石油勘探活動幾乎停止,石油生產嚴重受損,產量暴跌,因而帶來的是國庫捉襟見肘。實際情況李路了解到的還要差上幾分。

這也是沙普爾在這樣的緊急時刻都依然猶豫不決的根本原因。

但凡手頭寬裕一些,沙普爾都不會這麼斤斤計較,畢竟李路開出的價格並非漫要價,甚至是比國際市場的主戰坦克是要具有一定價格優勢的。況且,那是一款和美國人合作開發出來的主戰坦克,技術方麵是絕對靠譜的。

從沙普爾幹脆利落花費上億美元購買了惡狐輕型輪式火箭炮係統就能看出來,他絕對是誠意滿滿的。

李路來到後半樓的會議室裏時,沙普爾已經在那裏等著,隻有他一個人。